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jpg

無相頌

六祖慧能大師對「無相」特別感到興趣,《壇經》一開始的三次重要開示,最後都以《無相頌》作結語,慧能要聽眾牢牢記住這些偈頌並遵照奉行。

第一個是長的《無相頌》,慧能說: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因緣是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以此十二個階段、配隸三世三個時段,便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89672226_m.jpg

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吾人之心,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業,受諸苦惱。若知即此起貪瞋癡之心,即是菩薩圓證戒定慧之心,則起心動念,何一非菩薩顯神通、說妙法乎?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吾人之心,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體性是什麼呢?。依佛法的注解,它有一個總原則,就是體、相、用,體是本體,是眞如本性的本體。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本性。這個本性是體,不但是我們人的本體,就是一切動物、鬼神、天人,以至宇宙萬有,都是以這個性為本體。相呢,由本體起的有形狀的這個相。有體有相,然後在世間辦事情、修道,才會有作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