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resdefault (1).jpg

學佛方程式之應用 很好的文章

某日,學院的職事輪到行堂工作,中午用過午齋後,按照慣例便開始收拾善後。那一天,發現有幾位常住師父,時間已過了大半,仍然還在那裡吃飯,而且還一邊聊天、講話。當時,心中非常的不悅,想著:「你們幾位師父不趕快吃飯!還在那裡聊天,這樣會耽誤到我們的休息時間,下午還要上課呢!」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到那幾位師父的身旁說:「師父,對不起,請你們趕快吃飯,不然會耽誤我們行堂同學的休息時間」,師父們聽了我的話後,也很不好意思,便加緊速度將飯菜食用完畢。當講完這句話後,心中的不悅馬上平緩了許多,但事後回想起這件事,認為我這樣做正確嗎?

想起白雲老禪師曾提出一個心地發明,可以作為我們學佛行者的依歸,那就是『學佛方程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647n57rsqp54or98n16r1127648q60n.jpg

饒益眾生是指什麼?

饒益是什麼意思?

饒益,是指布施他人,給人豐饒的利益。我們布施的時候,若是有一個真誠心,若是有一個真正的慈悲心,也能饒益很多的眾生。維摩詰所說經卷上佛國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菩薩取於凈國,皆為饒益諸眾生。』《華嚴經》(大一○·五九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南方,次有世界,名為饒益。如來與彼,或名現光明。』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585ade5baa6-72.jpg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處處都是門

1 佛法經典浩如煙海,你要是懂得修學的方法,你就能見到一切法。古大德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部經通達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門全都通達。

2 佛講八萬四千法門,處處都是門,門門都能入。佛法妙在哪裡?只要「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能證得一切法。什麼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有言語,言說道斷;心裡不打妄想,不起一念分別執著,心行處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jpg

無相頌

六祖慧能大師對「無相」特別感到興趣,《壇經》一開始的三次重要開示,最後都以《無相頌》作結語,慧能要聽眾牢牢記住這些偈頌並遵照奉行。

第一個是長的《無相頌》,慧能說: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因緣是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以此十二個階段、配隸三世三個時段,便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