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緣起
1930年, 在 廈門 閩南 佛學院, 大醒芝峰 諸師 等 看到國有 國歌,學校有 校歌, 唯 佛教缺了 一首可代表 佛教義理和
 精神的 教歌。適逢 精通 美術 音樂 的 弘一 律師亦同在院, 遂請撰定曲譜,由 太虛大師依曲譜, 把整個 佛教 歸納成為 三寶,把整套教典鎔成讚三寶的功德,作成這首微妙精深而又通俗流行的三寶歌。

簡介
「三寶」 是指 「佛、 法、 僧」, 是構成 佛教的骨架。

「佛」: 梵語 應為 「佛陀」, 意思 是 「覺者」 或 「智者」 -是 了達 宇宙 人生 真理, 智慧 與 德行 究竟 圓滿 的 
「法」: 就是 宇宙 人生 的 真理。
「僧」: 是 奉行 真理 的人。 僧 的 梵語 是 「僧伽」, 僧伽 是專指 奉行 佛陀 教法 的 出家 教團

由於 「佛、 法、 僧」 的 教導, 可以 使人在世間離苦得樂,所以稱之為 

「三寶歌」歌詞,含義微妙精湛,不但概括了整個 佛教之要義,而且能為佛法弘揚的時代化、普及化下墊定良好的基礎。

=============================================================================================

歌詞簡釋

人天 長夜:
佛教 認為, 世間一切眾生分為 六道,即 天、 人、 阿修羅、 地獄、 餓鬼、 畜生。 此 六道 眾生 不斷生死 流轉, 無有 了期, 好像 在 漫漫 長夜,沒有 光明。 人天 雖在 六道 中 被 認為 福報 最大,但 仍在 此 生死 長夜 不斷 受苦, 其他 四道 的 情況 更 不待 言喻。

宇宙 黮闇:
宇宙 即 一切 眾生 生活 的 地方,  是 黑雲,  是 隱晦 不明, 比喻 眾生 的 煩惱, 使 世間 變得 黑暗。

誰 啟以 光明
這是 一 及問句, 導出 尋求 皈依處 的 第一層 動機。

三界 火宅
三界 即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此將 一切 眾生 用精神 狀態 來 分劃 世間。 欲界 的 眾生 著重 物質 和 愛欲;色界 的 眾生 已無 愛欲 但 仍有 物質; 無色界 的 眾生 唯有 精神狀態。
火宅 是 比喻 世間 好像一所被火燒著 的 房子 一樣,眾生住在裏面, 苦不堪言。 其實此句是出自妙法蓮華經中譬喻品: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眾苦 煎迫
佛教 覺得 世間 有 很多 苦 ,不斷 煎迫 著 眾生。

誰 濟以 安寧
這 問句 是 尋求 皈依處的 第二層 動機。

以上 六句 解釋 了 為何 要 皈依 佛寶。

大悲 大智 大雄力
此句 說明 佛有 三德。「」有 「不害」 的 意思。 消極方面 來講,是 不忍 眾生 受苦; 積極 方面 來講, 更有 拔除 眾生 種種苦惱 之意。
」 是 智慧, 梵語 般若 。 智慧 一般來說 可分 世俗經驗 的 智慧 和 不與 煩惱 連結 (無漏) 的 智慧。 佛家 常多 注重後者。
雄力」 比喻 佛以 無比 的 力量, 解伏 世間 一切 邪惡勢力。
佛教 時常 強調 「悲智 雙運」; 因為 某一 程度 上, 悲所注重 的, 是 感性 方面 , 智 則是 理性 。 一般人 很難在 感性 和 理性 上 取得 平衡, 而 佛 就不單 在這 兩方面 同樣 注重, 而且 同時 能 到達 圓滿 的 境界。

南無佛陀耶
南無 是 梵語 音譯, 即 皈依 或 頂禮 的 意思。同樣 佛陀 是 梵語 Buddha 的 音譯,是 覺者。  其實 亦是 取自 梵文, 是 梵文 的 第四 轉聲,翻成 漢文 時則 只是 一般 的助語詞。

昭朗萬有
昭朗是 光明 顯照 的 意思;萬有指 宇宙 萬事 萬物。這裏 比喻 佛陀 智慧 光明 照耀 一切。 此句 相對 前句「人天 長夜, 宇宙 黮闇」而言。

衽席 群生
: 衣襟; : 臥席。 有句 「衽席 赤子」 是指初生 赤子 母親 以 衣襟 裹而 抱之, 安置 於 臥席 之上。 這裏 比喻佛陀 視 群生 (眾生) 如 赤子, 以 大悲心 衽席之。此句 正對 前句 「三界 火宅, 眾苦 煎迫」 而言。

功德莫能名
佛的 利他 功德 是 無量 無邊, 讚莫 能窮, 書莫 能盡, 且非 世間功德 名詞 所能 比擬。

今乃知:唯此是 真正皈依處
今乃知 者, 是指 釋迦牟尼佛 早於 二千 多年 前已 出世,乃至 過去 亦有 無數 諸佛 出世 (佛教 認為 所有 眾生 皆可 成佛),奈何 我們 以往 沒有 機會 接觸 到 佛教, 到 現在才 有幸 值佛的 遺教 中,聞到 佛的 名字, 知道 佛的 體用 功德, 故云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 皈依處 者, 說明 只有 佛能 具足 此 大悲 大智 大力,其他 宗教 是 不能及, 佛 才是 真正 可皈依。

盡形壽 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皈依 不是 暫時 的,這裏 說明 發心 皈依 要 全面 投入。 是形體, 是壽命, 要 此一身 生命在 一天 即 皈依一天,所謂 至心 皈命。有了 這樣 的 信仰 精神,還要加上勤奉行。佛法 不是空談道理,一切 都 注重 實踐。

二諦總持
諦: 真理 的 意思。二諦 是指 真諦 和 世俗諦。 真諦 是 聖者所 體驗 的 真理,這是 超脫 世間 一切 虛妄。 世俗諦 是指世間 所見 的 現象,這是 有虛莽 而不究竟的。 佛教 雖重 真諦 而輕 世俗諦,但 眾生 在世,仍要 以 世俗 的 真理 說法。總持 指佛法皆 依持 二諦 而 建立,以 二諦 來 總攝 一切 佛法。

三學增上
三學: 戒、 定、 慧。 這是 依 佛教 修行 的 三大 綱領,不可 缺一。戒即戒律, 有 防止 我們 作 惡業。 定 即 禪定, 能使 我們 專心一志,精神 不 散亂。 慧是 智慧, 先前 在解大悲大智大雄力 一句 時 已提及。增上 可解 為 殊勝 之義, 亦可指 三學 能為成佛 路上 有 「增強向上」 的條件。

恢恢法界身
恢恢 是 弘大 的 意思;法界身 即佛 的 真身,簡稱 法身。這裏 需要 詳細 解釋 少許。 佛教 認為, 佛陀 給 眾生 感受到的, 不只是他的 有血 有肉 的 軀體(此 仍是 因緣 和合 而生),還有 眾生本來 的 真性( 真如)。不過 眾生 因 煩惱 所蔽, 而 佛 就覺 而 證得 之。真如 充滿 周遍, 廣大 無邊, 故云 恢恢 法界身。

淨德既圓
淨德:清淨 的 功德, 沒有 和 煩惱 相連的 功德。佛陀 經過很長 的 修行,已是滿諸 功德。

染患斯寂
是 雜染,與 煩惱 相連 的 意思,有 雜染 即是 憂患。 是 滅盡 寂靜 也。 佛 已將 一切 煩惱 障蔽 斷除,故云 染患 斯寂。

蕩蕩 涅槃城
蕩蕩 者 廣大 也。涅槃 是 梵語 Nirvana 音譯,意思 是指 一切 煩惱 災患 永盡 的 境地, 亦是 聖者 所 證到的解脫 境界。 此句 比喻 涅槃 是 學佛者 最後 所達到 之 目的地,故稱 涅槃

眾緣性空唯識現
此句 說明 法寶 的 主要 意義 是 解釋 世間 萬事 萬物的本來 性質。眾緣 是指 世間 一切 倚靠 因緣 而生 凡成的事物(佛家叫 緣生法)。 性空 就是 說明 這種 的 真實性(見前恢恢法界身)。
「因緣 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空」是「無自性」的意思,又叫 「 無我」。世間 一切 事物 既然互為 因緣 而生, 自然 沒有 一 永恆 不變、 獨立 自存 的 實體(我)。
唯識現:這裏用佛教唯識宗的要義來解說「空」。 唯識 又名 唯心, 謂 世間 事物, 唯 心識 所現,實無自性。

南無達摩耶
南無 和  在 先前 南無佛陀耶 一句 已 解釋過。 達摩 是 梵語, 即 「」。全句 即 「皈依法寶」。 因 世間 唯有 佛法 能令 眾生 得 解脫。

理無不彰
這裏 說明 佛說法 面面 俱到, 極盡 周詳。 世間 一切 事理因果 沒有 佛未 說明()的。

蔽無不解
」即煩惱障蔽。 「」即解脫。佛是已斷一切障,一切惑, 故云蔽無不解。

煥乎其大明
燠乎」是形容光明。 正法住世, 如日正午,照了一切。

依淨律儀
出家 在家 的 分別, 不重 在形式 而 重在 所受持 的 戒律。 是清靜; 是律規;是儀範。此句 說明 僧人 是 遵守 佛教 的 清淨 戒律 儀軌。

成妙和合
僧 本身 就是 合眾 的 意思, 所以和合就是 僧之 自相。僧是 同行 佛事, 故 又名 「事和」, 事和 有 六種, 叫「六和敬」:
(一)身和同住: 身體的和平共處;
(二)口和無諍: 言語的不起爭論;
(三)意和同說: 心意的共同欣悅;
(四)戒和同修: 戒律的共同遵守;
(五)見和同解: 見解的完全一致;
(六)利和同均: 利益的一體均霑。
僧伽和合則 佛法 興隆, 依 出家 清淨 律儀 而住 的僧伽 必能 成就 此 和合 功德, 故云 成妙和合。

靈山遺芳型
靈山: 靈鷲山 之 簡稱, 在 印度 古摩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乃 釋迦牟尼佛 常說法之處。 即模型。  比喻 聲譽之美者, 如流芳百世。 佛 住世 時的 僧眾 制度,輾轉 傳承 致 今天 的 型式。

修行證果 弘法利世
這 兩句 字義 簡單, 不用解釋。

焰績佛燈明
佛燈明, 即佛法之光明, 能破眾生人之愚暗,如 燈 能破 長夜 之 黑暗(見 人天 長夜, 宇宙 黮闇)。 焰續即 燈燄 相續, 喻 僧 傳持 佛法 之義。

三乘聖賢何濟濟
三乘 即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乘」(Yana) 是 運載 的 意思。 比喻 佛法 如 車乘,能 運載 眾生 到達 解脫 的 目的地。 眾生 因 根性 不同,有不同的行願。 故有 三乘 之分:

判攝 發心 理論基礎
聲聞乘、 緣覺乘,
統稱 小乘
厭離心: 脫離 這個 充滿 煩惱的 世間 三法印: 即 諸仍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菩薩乘
又稱 大乘
菩提心: 上求佛道, 下求眾生 空理

濟濟是指 眾多 而又 興盛 之貌。

南無僧伽耶
梵語 僧伽 即 , 全句是「皈依僧寶」之義。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僧眾 有 代佛 統理 佛弟子 修行 佛法 之 任務。僧 若能 依淨 律儀,則 一切 有 障。無障礙 則 事無 不理, 眾無不和。

住持正法城
正法就是 真正 的 佛法。 合乎 三法印的 就是 正法。 正法 如  入可 安居, 僧能 護衛 正法,故云 住持 正法城。

================================================================================================================

後記

三寶歌 的 歌詞 是把 整個 的 佛教 歸納 成為 三寶, 把 整個 教典鎔鑄 成為 歌詞。 所以 歌詞 的 意義 是很 廣博 精深 的。 如果 要 盡量 的 解釋, 就 只好 把 整個 三藏 教典 作為 它的 解釋。但這 不足 盡人 皆能 的事。

本文 的 主要 目的 在於 推廣 佛教 思想, 所以 只用 一些 淺近的 語句 來解釋, 至在使讀者先有 一個 概念引發再深入研究的興趣。

================================================================================================================

參考:《三寶歌廣釋》塵空法師著,寫於1938年 普明佛學會 整理
https://web.tnu.edu.tw/me/me-htdocs/tutor/files/3bao/%E4%B8%89%E5%AF%B6%E6%AD%8C.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