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名
老子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與名
今天由後學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
「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因此人類是難以使用語言與文字,去形容它,去描述它。可是世人卻偏喜歡以語言或文字去表達這個「道」,而且說得很多,很多。依我看來,這只是口頭之「道」而已,因為這個「道」如果是可以講出來,或是形容出來,就不是真正本來的「道」了,更不是永恆不變的「道」了。因為講出來的「道」,只是描寫與形容而已,與事實畢竟是離開很遠的。
譬如說:一張桌子,就是一張桌子,你就是巧奪天工,畫得跟真的一樣,畢竟還不是真正的桌子,這就是「本來的東西與形容描寫的差別距離」。
可是世人就是這麼頑固,喜歡門戶之爭,都去強調我們才是「道」,你們不是「道」,而且每個人所強調的「道」都不一樣,更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與矛盾。
因此後學看到這種情形,才發覺到,可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已經不是真正的「道」了,因為這只是形容與描寫而已,而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就好像釋迦尼佛在金剛經談到說:「我說法四十九年,實在是沒有說法的,如果你們以後講我有說法,就是在毀謗我」,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對「道」的體悟,也是難以使用言語代替的,所以修行的人,如果自己不去體悟大道的話,只想依靠別人的說詞,像這樣的瞭解還是離道很遠的。
「名」這一個字,是指宇宙萬物還沒有形成之前的名字,那個時後宇宙萬物,都沒有名字,可是沒有名字,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名字。
一旦到了宇宙萬物變成有形體,可以看得出來,又可以摸得到的時後,人類就會給它取個名字,可是這只是人間的巧立名目而已。因為萬物是經常在變換更改的,因此這個名字也就跟著變換更改。譬如人的名字,隨著人的死亡後這個名字也就跟著死亡,所以有名字的稱呼,都不是真正長久的稱呼。
所以說,沒有名號及沒有名稱的東西,才是天地之間的原始。
照這樣說來,稱呼與名字,不就像萬物的母親嗎?
所以我說,人的心靈在清清靜靜連一點慾望也沒有的時候,才能觀察出一切萬物的本來面目。如果在心中充滿欲望的時候,所觀察到的,只是萬物的外表而已。
以上兩種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觀察的事物,當然就有不同的見與看法,這不是很玄嗎?在如此玄妙之下,我們如果再深入去探討的話,便可得到更玄妙的問題,你相信嗎?
所以我說,研究「道」這門學問,的確是所有玄妙之門中,最玄妙的了,你說不是嗎?
眾妙之門,此門一開,可超越生死之迷,可惜眾人皆少知其妙,亦覓不得其門而入,若非『天命明師』指點,六道輪迴有份。此門之妙不可言喻,後學如此說已是落入生滅法之第二義了。正法眼藏,不二法門,佛道儒三教所言一門,不離玄關妙竅,縱然「聰明過顏閔,不受明師一指亦枉然。」
離此門之外,無正門也!此門乃「真如門」,旁門則為「生滅門」,妙哉!
六祖得此不二法門,體悟「本來無一物」,神秀大師站門外看,仍然「時時勤拂拭」兩者均有互為因果關係,非是誰是誰非之分別,純乃性根頓漸覺遲之悟力。
老子聖人,首立開宗明義章,與「易經」相結合,道德經不離開『易經』用易經可解開道德經內含真機,是首章以『道與名』實為先、後天八卦之另一義也。
究其根源來自於『無極與太極的生化』等等。有空之餘,後學再補入有關卦象的解意。本章意義深遠,絕非後學小子可挖出聖人之心境端倪,重點在於:求道後,真修實煉不可放棄修道。仙佛諄諄告誡:萬劫千生得此身,須知前世種來因;今生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時度此身。
道真理真天命真,不要輕言放棄修道,不要輕易離開此門,要知道!這一離棄我們要再等多久的輪迴之苦,才能得『人身』,而可修可成的機緣啊!
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啊』。
『道德』兩字,就是成佛之道,但要『經行、行經』才有機會,口則均淪為紙上談兵,說食不飽,於事無補啊!中庸云:『茍無至德,至道不凝矣』慎悟之!自能得之於波羅蜜在心田,感恩慈悲!
敬祝各位 前賢大德
法喜充滿 道學勤進
後學 慈覺賢 99/05/2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