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8 (黃念祖居士)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是這樣的這些大菩薩無量無邊哪,一時都來了。以上就總結德遵普賢這些大菩薩,這些正士,為了來聽法,來讚揚這個淨土宗,要廣弘普賢的十大願王,為了普度十方的三世(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有情,讓他們怎麼樣呢?讓他們能夠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就可以究竟涅槃,所以同德同心一時來會呀。此外還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清信士就是優婆塞、男居士,有七千(表明這個淨土法門是適合於在家人的)。所以一萬二的比丘,有七千男居士,比丘尼是五百,女居士也是五百,加在一塊兒整整兩萬人。兩萬人的大法會。所以後來看見極樂世界,不要忘了是當時在場的地球上的兩萬人。還有欲界天、色界天、天眾,諸佛菩薩無量無邊,德遵普賢那些大菩薩更是無量無邊。這兩萬人是真正咱們地球上出生的人。經末還提出,一切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所以天龍八部也參加法會。

大教緣起第三 

底下是別序。別序是本經獨有的序。經中世尊放光現瑞,阿難請問,世尊回答,演出彌陀願海、第一希有難逢法寶《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裏。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爾時世尊」,就是釋迦牟尼佛了。「威光」,「威」是威猛,使大家生畏敬的心,叫作「威」;「光」者,本身亮叫作光,能照物叫作明。

「威光赫奕」,就是佛在放光。光有威神,所以叫「威光」。「赫」是明朗。「奕」是強盛。故知「威光赫奕」就是佛所放的光雄猛有威,明耀強盛。

「如融金聚」,像熔化的金子,聚彙在一起。金子本來就是很光明,它熔了之後就更光亮。鋼、鐵,本來是不發光的,但煉鋼爐的鋼光亮極了。

「又如明鏡。影暢表裏」。佛身放光又像明鏡,鏡子的光照到鏡外了,叫作「影表」;放了光不但是照到鏡外,也照到鏡子裏頭,所以鏡子裏頭也明亮,這是「影裏」。佛身光明和鏡子一樣,內外都明亮是「影暢表裏」。

「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大光明」,這個「大」字,表此光非常殊勝明耀廣大。並且光的形色不停的轉換變化,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互相轉換,光的形狀不停轉變,越變越妙,這就是「數千百變」。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阿難」是佛的侍者,證了初果。佛在法華會上宣稱,我和阿難他們都同時在空王佛處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喜歡多聞,「我常勤精進」,所以「我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麼,阿難就要護持我的法,也護持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薩眾」。阿難還沒有成佛。可見阿難與世尊同時在空王佛所發心,阿難的任務之一是教導菩薩眾,也即是可以充當菩薩的老師,這就是阿難的本跡,現是初果只是示現。實際上阿難所顯現的這一生,是大教的關鍵人物,非常重要:一是他集結經藏。二傳佛心印他是禪宗二祖。三密典中稱阿難為集法金剛(金剛位同如來)。密教教主蓮花生大士出生以後,是從阿難那兒領受了釋迦牟尼佛預囑傳授之法。所以阿難護持佛法是他的本願。他示現成為佛的侍者,而且他傳承了禪、密兩宗,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所以他在本經當機呀。

「即自思惟」。阿難見佛現希有瑞象,放空前殊勝的光明,他內心中就在思考: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色身所具眼耳鼻舌身諸根顯得歡樂愉快(悅豫),而且非常「清淨」。「清淨」,根據《寶積經》,如來身本性清徹,因為如來久已遠離一切垢染。如來身就「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

佛為什麼這樣歡喜呢?這有兩個意思:一是念阿彌陀佛所有聖行功德圓滿。二因眾生同得法益的希有時機已到。可見本經,大暢如來本懷。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都是極大的歡喜,因為眾生得到真實之利的時機來到了。

「光顏巍巍」。「巍巍」是高大尊勝的樣子。「顏」是容顏。佛的容顏有光,所以叫做「光顏」。「寶剎莊嚴」,光中出現寶剎,這是《宋譯》中的話。「剎」是佛土、佛國。「寶剎」是佛淨土。在佛光中現出諸佛莊嚴的國土,這正顯示華嚴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佛身光是一是小,佛剎是多是大,一中有多,小能包大,都是超情離見殊勝妙境,都是自心本具功德之相。這樣殊勝瑞相,「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這是我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看見過的。「喜得瞻仰」。今天我高興地「瞻仰」佛這樣的瑞相。從內心生出來一個前所未有的誠懇恭敬的心,這就是「生希有心」。於是他就從座而起,站起來把袈裟披好,袒露右肩,這是比丘表達極敬的儀式,叫做「偏袒右肩」。兩條腿著地叫「長跪」。阿難長跪在地,向佛稟白。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涅槃經》說:「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佛在涅槃的時候,雙樹之間,所入的定,叫做「大寂定」。《涅槃》又說:「大寂定者,名大涅槃。」這涅槃三德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圓滿是大涅槃。《甄解》說大寂定是念佛三昧的另外的一個名字。現在佛要給大家說念佛法門了,所以就安住於念佛三昧了。根據《涅槃經》,大寂定就是大涅槃;結合淨土就是念佛三昧。兩說並沒有矛盾。圓頓教主張「因果同時」,念佛三昧是因,證涅槃是果,因果同時,所以兩者同時顯現。

「住奇特法」。《淨影疏》說:佛所得法,不是菩薩等人所能得到,世間所無,所以叫做奇特。《甄解》對此有很精采的議論,現在只介紹其中最精妙的一段。他說:極樂世界的依正主伴,一切一切等等都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若說是一法,可是極樂七寶池中,一花裏有無量的光,無量的光一一出無量的佛,無量佛給十方眾生演說無量妙法,可見從一裏頭就出生了無量。若說是無量,但只是一句名號。《往生論注》說: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都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這一句名號。由上可見,若說是一,可是一裏頭有無量妙法;若說是多,無量莊嚴只是一心所現,所以這就是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也不可以安名,勉強稱之為奇特。這是《甄解》的解釋。另外蕅益大師說,往生極樂凡聖同居土的人,雖仍是凡夫,可是已經不退轉;若說他已證不退轉,可是他仍是凡夫。這是十方之所無,所以這是「奇特」。阿難當時看見世尊示現空前殊勝的瑞相,所以他推測到佛是住於奇特之法。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這也是阿難當時的內心活動,認為佛現在現瑞,必定是安住諸佛所住導師聖行、最殊勝之道。「佛所住」,《淨影疏》說:「諸佛所住」,就是涅槃的常樂我淨之果,是諸佛所同住的。佛佛道同,所以釋尊也同住在所住的涅槃果覺,由大涅槃出生殊勝的教化妙用。所以今天佛住在導師之行最勝之道。《甄解》說:大寂定就是念佛三昧之異名,「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三世諸佛都在念佛三昧之中念佛,這是諸佛所住,今天釋尊也是住於諸佛所住的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是三昧中之王,所以稱為寶王。從念佛三昧可以流出一切三昧。

「大導師」就是「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所謂導師者,能給眾生指示正路的叫做導師,能教人出生死是導師。《佛報恩經》說:「能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常樂」,叫做「大導師」。眾生病根是有為,雖然學佛,但因執著的情見很深,把佛法也變成有為法。《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既是泡影,那就都虛妄了。所以做大導師的人,主要是引導佛徒棄捨有為,了達無為,才能直趨涅槃,證到常樂我淨。凡夫有四個顛倒:以無我為有我,以無常為常,以垢為淨,以苦為樂。《金剛經》講無我,可是眾生處處執我,一生之中沒有一念不是為了這個妄我。這是第一倒。人生無常,只是肥皂泡,可是眾生只是看到肥皂泡的五顏六色,而忽略了馬上就要破滅。這是第二倒。世間任何容色美好的男女,尤其是情人眼中,那是天使,是仙花,甚至是神聖,可是實際,只是一個會走路的廁所。這是第三倒。世間是八苦交煎,但眾生樂此不疲。世人吸毒酗酒,好賭荒淫,正在興高彩烈,誰知身陷苦海。世人所追求的,實在是苦事,自己不知,反覺很樂。實際都是苦,沒有樂,眼前的享樂是壞苦,樂境破壞了,自己很苦。這是凡夫的四倒。證了阿羅漢,解決了這四倒,但他又有阿羅漢四倒,菩薩的常樂我淨他不知道,菩薩是真常、法樂、真我、本淨。《甄解》說:「導師之行」,「即是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甄解》的好處是結合本經,彌陀世尊是平等普度,沒有分別。不論聰明人、愚蠢人,好人、壞人,有冤的人、有親的人,都一律是平等大悲普度,不捨一個眾生。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阿難思維:今天佛住導師之行中的最殊勝之道,所以必定同去來現在這三世之中諸佛一樣,佛跟佛都是相念的。諸佛光光相照,心心相印,所以「佛佛相念」。於是阿難提問:今天世尊你是念過去佛呢?是在念現在佛呢?不然的話,為什麼現在世尊「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阿難因為佛光空前獻瑞,準知世尊必同三世諸佛一樣,正在念佛,但不知所念是過去佛,還是現在佛(其中暗攝哪一尊佛),所以請問。阿難並提出自己這樣設想的根據:要不是佛在念佛,為什麼佛現在的威神是這樣的明顯光耀?所放光明是這樣的明潔、祥瑞、殊勝、微妙呢?請求世尊「願為宣說」。阿難末後,請求釋尊慈悲宣說。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世尊回答阿難:「善哉善哉」。從衷驚發的稱讚之辭。並讚歎阿難:「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哀」是哀憐,「愍」是悲愍。你是慈悲憐愍眾生,要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你是這樣偉大的心,所以才能問這樣殊勝微妙的問題。世尊歡喜。《甄解》說:阿難所問「稱可佛心」。所問的問題正稱佛的心,並且契合時機,所以佛讚歎阿難能問如是殊勝微妙之義。「微妙」兩個字:法體幽深玄奧叫做微,所以「微」不是微小的微,而是精微的微;不可思議叫做妙。阿難所問正是一個義理深妙、超情離見、眾生心行不能到、語言文字不能及的問題。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功德很大。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南瞻部州、北俱盧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一天下是四大部洲之一,例如南瞻部洲。佛第一句讚阿難提問的功德,勝於供養一天下(全地球)的阿羅漢辟支佛,下一句是也勝於累劫布施諸天的人民和蜎飛蠕動之類(蜎是帶翅膀的小蟲。蠕是爬行。累劫的時間長極了,對於全球這一切人天各種生物,以至於小飛蟲、小爬蟲都布施的功德)。提問的功德勝過前兩者百千萬倍呀。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功德?因為你這一問引出佛的回答,於是「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

「當來」,就是從這以後,未來的。「諸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含靈」即眾生。一切的含靈,皆因汝阿難這一問而度脫生死。因為這一問,問出來淨土法門。

大家要知道:一「當來一切含靈」,包括當前一切眾生,當然包括你我,所以你我都依淨土法門得到度脫。二皆因問出的淨土法門得到度脫,可見法門無量,我們能依靠來度脫生死,直登彼岸,只有淨土法門。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底下佛又說了:「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前已提過,《普賢行願品》說:諸佛是以大悲心作為本體,要用大悲的水去饒益眾生,才能長成諸佛菩薩的智慧華果。「無盡」就是《行願品》裏頭的「無有窮盡」。諸佛菩薩是以無盡的大悲心「矜哀三界」。「矜哀」就是憐愍,憐愍三界的一切眾生。「所以出興於世」,就在人世間就出現了。《法華》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興於世。」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正是佛的知見。佛現世間,就是為了「光闡道教。欲拯群萌」。「光」是光大,「闡」是開演。「拯」是救度。「群萌」,萌是萌芽,群萌就是眾生。「欲」就是表示願,我要來救這一切眾生,所以這個「欲」就是願。這兩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承上。因大悲為體,就要度脫一切有情,所以要光闡道教,就是為了來拯救群萌。二啟下。為要真實拯救群萌,所以要「惠以真實之利」。「惠」是施給、恩賜。「真實之利」,就是普願一切眾生都能進入彌陀大願之海。日德說:這是善導大師「獨步妙釋」,只有頂門具眼、古今獨步的善導大師才能有這樣窮盡理體、究竟方便的無上微妙開示。善導大師的偈子:「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甄解》:「真實利者,指此名號,即是佛智也。」所謂「真實之利」,就是名號的大利。大利的徹底圓滿,就是無上的涅槃妙果。因為這一句名號的究竟之利,就是無上涅槃妙果。蕅益大師說: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佛把自己所證的真實法全部授給眾生,只是為了眾生得到真實之利,因為只有這一法才是最真實。

從世法看小乘,從小乘看權大乘,從權大乘看實大乘,從實大乘看彌陀大願,那就前者是權假,後者是真實。彌陀大願以第十八「十念必生」願為核心,所以這一願是一切真實裏面的真實(《甄解》對於以上的比較有個解釋:這是從利益上來比較,其他教法經論有疾速成佛的教法,但眾生根器不夠,所以很難看到現生立即解脫的人,因此持名法門獨有真實之利,萬修萬人去)。

淨土法門是從「真實之際」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無為法身、諸法實相的究竟處。《彌陀要解》說:淨宗「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所以淨土法門,你能說這個法,所說的內容;你在這度化大家,你所度的;你能夠信和你所信的內容,以及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都是實相正印所印。「正印」的印字應重視,印是印章印鑒,古代公文必須有主管的大印才能生效,近代銀行存款,提款單的個人印鑒必須相符,才能領款,可見印是印證。並且蓋印不同於書寫,字是一個一個一筆一筆有前有後的寫出來,蓋印就不同了,印上的全部文字同時顯現,一時頓成,一成一切成,完全表示圓頓之法。現所說一切都是從實相這個圖章所印出來的,那麼所顯現的,必然各個都是實相。於是能說所說,能說的人,所說的內容;能聽所聽,能聽的人,所聽的內容;以及能發願往生的人,同所願往生的國土;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號,這一切一切,都是實相正印。所以「首楞嚴」的含義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為什麼能究竟堅固?就因沒有一樣不是實相,沒有一樣不是法身,本來沒有一切分別。

密宗稱為大圓滿,大圓滿中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大圓滿,一句佛號就是大圓滿,就是實相。所以密宗說:「聲字皆實相」。耳之所聞是聲,目之所見是色,這不都是六塵嗎?可是禪宗三祖《信心銘》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所以開口便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試問一切都是實相,閣下怎麼揀擇?所以能修的人、所修的法都是實相,所念的咒字,所觀的字種也都是實相。可見入了淨土法門就是入了實相。這就是真實之利。

「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值」是會遇。「優曇花」希有出現,很像無花果,葉子像梨,果有拳頭那麼大,不開花就結果,也有時開花,但很難碰見。《涅槃經》說:如果開了金花,那就會有佛出世,多少劫才開一次花,是極大的祥瑞。所以佛就打譬喻,佛的難遇難見就像優曇花,是「希有出現」,在無佛之世,只結果不開花。

https://book.bfnn.org/books/0110.htm#a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