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117961_b36d0711_56.png

『得月忘指』的啟發

《大智度論》云:「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人語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如何看指而不看月。此亦如是,語為義指,語非義也。」

就禪的修行者的修證過程,如用指月亮給人看的人,就是老師;一個是需要人指月亮給他看的人,就是學生。也就是師徒之間通過手指的動作而達到教人和受教的目的;然而教人和受教的目的本身,並不是手指,而是月亮。如要看月亮的人,根本不知道月亮是什麼樣子,他也不知道東西南北和上下的方位,因此需要老師用手把月亮指給他看。老師用種種方便善巧,教你參話頭、參公案,便等於是把手指的方向讓你看。如果,有月亮可見、可得,就與月亮仍是對立的,所以,還不是解脫和自在。老師只有一次一次地修正學生的錯誤,學生也一再地矯正所看的方向,最後終於看到老師所指的那個東西 ────

月亮:就是見性、開悟。

佛的智慧圓滿像月亮,佛的慈悲像清涼的月。

當看到月亮的時候,就想到佛;看到月亮的時候,自己的煩惱也應該要消除,學佛、念佛,是為了求佛來給自己救濟,也學著佛去救人。 

譬如說修行是採日落、月光,這也是訓練注意力的集中。師父說當自己的眼睛看月亮或拜月亮,由於心地光明,心裡就有一種清涼的感應作用。漸漸地看,漸漸地拜,自然而然你的心會集中統一,心越統一越清朗、清明,自己的感應力越強。感應力又叫反射力,自己的心如果是善良、溫和、清淨、明朗,這種人反射力強,就像十五的月亮。 

如果心裡問題很多,貪瞋癡煩惱很重,這種人反射力就差,就像初一、二、三的月亮。當善根深厚或修行較久的人,會很快就得到感應的力量。善根差,業障深重的人,是因為感應不足,結果感應力起不了作用。

感應力若強到隨時想用就拿得出來,就叫作神通,普通人雖有感應,還稱不上神通。如果心地隨時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毫無遮蓋,那時的感應力、便可無遠弗屆了。心地光明,必須沒有煩惱才做得到,如果要效法清涼的月亮,還需要從去除心地的煩惱開始。

修行禪的人是不是要開悟、見性呢?

見性以後,是否有個性在那裡?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在沒有見性以前,這性的概念是有的,當見到了性以後,這個清淨的性就沒有了。性即實相,實相是無相的。 

禪的修行,時時刻刻都在生活之中,如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修行,必須留心,把注意力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點上,這是基本的要求。

當在日常生活中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能進入禪的修行工夫之中。在平常的生活,就是要鍛鍊自己,攝心專注在每一件所做的事上,把它認真盡責地做好。這可以從生活之中,體悟出一番道理,再將它應用到以後的生活之中。

師父常說當身心經過這樣的訓練之後,就能處理一切的問題,安然通過一切順逆境遇的考驗,使生活充滿著智慧和愉快,不僅自利又能利他。例如,公案和話頭並不是重要的事,能夠持續不斷地,用同一個特定的方法一直用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把《景德傳燈錄》拿出來翻,把一千七百零一個公案,通通記在腦子裡,時時換著參,雖然事事物物都是手指,每一個手指都可指向月亮,但在用功時只要認定一根手指,一直用功下去,必可看到月亮。

對悟後的人來說,月亮已經不見了,正是「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發現月亮不見了,又再去找月亮,那自己一定又離開月亮了,所以當下見到月亮,自己與月亮合而為一之後,手指還是有的,但用不到了;月亮也是有的,自已看不到、而且感覺不到了。

師父說到至於那些還沒有見到月亮的人,還需要悟後的人藉著手指指點他們去找月亮,因此當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而他自己不需要手指,他那個手指是為指示一般眾生而用的,它指向一個讓我們修行成佛,脫離生死苦海的方向。

禪宗的歷代祖師,他們已經開了悟,已經見到了月亮,已在月亮裡,跟月亮一樣,但是他們還是用手指、告訴大家月亮所在的方向。一般有了徹悟經驗的成就者,自己就是月亮,自己和月亮合而為一。

禪者的最大成就,便是捨棄了一切感覺和見解,連自己和月亮合而為一的意味也沒有。就如對佛而言,根本沒有「月亮」。

既無手指,也沒有月亮;既無佛,也無眾生;既無煩惱,也無菩提,也無涅槃,這才是以指標月的最高目標。

如果從來沒見過月亮的人,不知道月亮是什麼樣子,如何知道他是否看到月亮了呢?

聖嚴法師比喻說:我手指所指的那個東西是月亮,你們照著我手指的方向,從你的角度看過去,正好是馬路上的一盞電燈,那你可能把電燈當成月亮了。

也就是說,在修行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困境,迷失了自己。還沒找到目標,以為已找到目標;還沒看到月亮,以為已看到月亮,這是很危險的事。

明眼的老師能夠知道、你是否看到真正的月亮。

也許你所看到的月亮是長的、方的、扁的,是黑色的、藍色的、紅色的,老師告訴你月亮不是那種形狀、不是那種顏色。於是你問老師真相是什麼他要你自己去找;「不對!再去找」,老師一定是自己見過月亮,否則怎麼知道學生是不是看到月亮了?如此一次又一次通過考驗之後,才會明白老師並未騙你。 

很多人說:「法師,請你介紹一個禪師給我。」

誰是禪師誰知道呢?法師:我只對我的學生有所瞭解,知道他們大概在什麼層次。

即使見到月亮以後,還是會有些問題存在的。

你見到的是怎麼樣的月亮?是陰曆初三的一彎新月?還是初七、初八的半月?見到了這樣的月亮後,還要繼續修行,直到見到十五、十六的滿月為止。

縱然是大徹大悟,已經見到了滿月,修行還是不可終止;因為禪的徹悟是理具,徹悟是悟的理佛,並未究竟成佛,所以,仍須假以事修。 

當修行有了成就之後,則「得月而忘指」。即已見月亮,手指就用不著了。此時,不需要手指,也可以隨時看到月亮。

因此修行純熟的人不必用方法,不必用任何的比喻和說明,也不必參話頭、參公案,他本身就已生活在全體的悟境裡。

圭峯宗密禪師云:「鏡明而影像千差,心淨而神通萬應。影像類莊嚴佛國,神通則教化眾生。意思是說,悟後的人,心裡非常平靜。如毫無一絲漣漪的水面,像毫無一點纖塵的鏡面、可以映現一切的景物而且毫釐不差。所謂如實的應化,也就是因為心中無事也無物、坦蕩、空曠、明朗,絕對的客觀,所以能夠對於一切的事物都能恰到好處的應對處理,顯現在他心中的千萬種現象,不論美醜、善惡、陰晴、圓缺,無非是佛國的依正莊嚴。隨緣教化無量眾生、心無罣礙,因為自在故亦稱作神通的妙用。

https://www.dharmaschool.com/sharing242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