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780567-2902662251_n.jpg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觀與照見

經文: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觀與照見是成為覺悟者的必經過程

1.觀是甚麼?在《雜阿含1》提及,正觀即正思惟,是以無常、苦、空、非我來觀,能達知、明、斷、離欲、解脫。所以觀是整套過程的代表,觀是真如自性起念,透過六根的見聞覺知,蒐集、整理、分類、比較、分析、歸納,據以得到推理的結果(照見)。所蒐集的有效樣本越多,則分析的結果與實況越接近(如實知) 

佛陀在《轉法輪經》所提到的:「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九:眼,觀見之義;智,決斷之義;明,照了之義;覺,警察之義。這裡的眼、智、明、覺,就是深度的照見。所以觀與照見是成為覺悟者的必經過程。 

2.觀照一切諸法。《心經》提示,觀自在菩薩觀照五蘊,觀照十二處、十二緣起、四聖諦。《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佛陀世尊提示,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往內看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往外觀察四相始末,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 

3.依對生命體會程度不同,相同的觀卻有不同的照見。《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第一】舍利佛見娑婆世界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而螺髻梵王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而佛告知舍利佛「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佛,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不同層次的照見,產生不同的行與度。

4.照見度。若觀而無照見,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似乎只有感受,卻少了領悟與覺醒,這是錯失了生命成長的機會。若能觀且照見,即如佛所說的,當正思惟生眼智明覺,此時是有所領悟。當能依據自己所領悟的生命法則,選擇適當的工具將之執行,表現於外有行為的彰顯,這使自己與過去不同,如同今日的重生,故曰覺醒。而持續的覺醒必度一切苦厄。

http://blog.udn.com/lotus4401/1011102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