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來佛斬 魔來魔斬

娑婆世界有你有我有我們的一切, 可佛界有你有我還有眾生的一切。六個考場等待不同根性的眾生去體驗 ,六道就在人間,在你的心裡,我們每一天都在造不同的業,或善或惡,佛努力在救度每一道的眾生,棄惡從善。相同的魔也在收購他的魔子魔孫,如果你心正,你就是佛子如果你心不正,沒錯你就是魔子因果自負

觀觀自己的心,皈依也好,五戒也好,佛教育我們修的是心,很多儘管暫時無緣的眾生沒有聞佛法,可他們的行為,心境並不比我們修佛的人差,佛和魔就在我們的心中,可佛界是能包容魔界的,佛法也能覆蓋魔法的,我們要慶幸佛界包容了一切,世間萬物只要利益眾生的,哪一個不是佛的化現,迷惑眾生的那就是魔的化現,別忘了千變萬化的解釋,時代進步了,法力也要進步,高科技,天災人禍,分分秒秒,六道眾生都在施展著他們的法力,你又能分辨多少愚癡啊,現在的人間就是現代西遊記,每一個修行的人都是取經者,反思反思吧,我們的關太多了,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宇宙空間的0.03%,不可見的你知道多少啊,如果你還將自己當成人而不是行者,那麼你的取經路會更漫長,六道上不知哪一道再體驗生活了,極樂世界的大門永遠是開著的,而魔界的門檻卻是你自己撞開的,魔界也會保護有佛心的人,因果是公平的。 六道的同修們努力吧別放棄,極樂世界見!
http://bbs.foyuan.net/thread-13090-1-1.html

《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此所有的修行人一定要破諸相、破執著、破虛妄才能悟道,如果修行人執著那些虛妄之相,那麼根本是不可能見到如來的,修行人都會說「諸法空相」,而一般的佛教徒也都知道「魔」是由於自心因為動了識神所產生出來的幻境與假相,所以一定要破除魔的相,但是「佛」呢?「佛」難道不也是因為自己的心動了識神之後所製造出來的幻境與假相嗎?否則在人類尚未演化出來之前或是在佛教尚未創建之前,那麼請問在這個世間上有佛這個名詞嗎?如果有那麼請問祂的佛號又是什麼呢?「佛」是指覺悟的意思,因此若沒有「癡迷」那麼又何需「覺悟」呢?因此「佛」與「魔」是陰陽相隨的,有魔才需要佛,有佛則魔同時就會產生,因此「佛」與「魔」的念頭也是輪迴種,因此無佛無魔或是亦佛亦魔的中道思維才能真正脫離輪迴。

「佛」與「魔」是對立與相待的兩端,因此我們修行人若執著「佛」或「魔」的任一端,那麼便是「落入兩端」,既然落入了陰陽之兩端,那麼靈體便會墮入輪迴,因此修行人一定要參透「佛」與「魔」兩字真正的含意,才不會被導誤,「佛」與「魔」兩字都是隱喻詞,「佛」不是指釋迦牟尼佛或是那些佛像,而是指覺悟的意思,而「魔」字則是隱喻凡夫癡迷於有形物質界那些幻相與假相而使自心受到折磨,因而無法開悟之意,因此「佛」與「魔」的觀念皆是要袪除掉,才能進入「無佛無魔」或「亦佛亦魔」的中道之中,也才能真正的悟道。 

針對於佛教禪宗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一句話,禪宗門派的師父解釋為「佛」就是代表美好的境界之意,而「魔」字則是代表不好的境界之意,「斬」字則隱喻不理它們的意思,因此「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一句話的真正含意就是說自心不能執著於「美好」或「不好」的兩種境界之中,否則自心就會被這兩種境界所影響而無法達到「真清真靜」或「湛然常寂」的修行目標,這種說法當然亦無不可,如果我們將「佛」與「魔」兩字當成「覺悟」與「癡迷」來解釋的話,則「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一句話就是指本性本自清淨根本就沒有「覺悟」與「癡迷」的煩惱與罣礙。 

如果我們將「佛」與「魔」這兩字當成是「善念」與「惡念」來解釋的話,則「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一句話就是指無念才是正念,因此清淨之自性根本就沒有什麼「善念」與「惡念」等雜念。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所寫的《菜根譚》後集第七十篇之中,有一篇「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與「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一句話隱意概同,所謂「寵」或「辱」就是指「榮寵」或「屈辱」的意思,而「榮寵」這兩個字就是禪宗師父所說的「美好的境界」之意,而「屈辱」則是指「不好的境界」之意,而「不驚」這兩個字正是指「不理會」的意思。 

一般人的識神很容易受到外境與外物之誘惑,因而導致於自心無法達到真正的清與靜之境界,這正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會變成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之主因,眼識所見即會產生「美」與「醜」之分別心,耳識所聞即會產生「動聽」與「吵雜」之分別心,鼻識所嗅即會產生「香」與「臭」之分別心,舌識所嚐即會產生「酸甜」與「苦辣」之分別心,身識所及即會產生「你」與「我」之分別心,意識所生即會產生「好」與「壞」之分別心,而這些分別心正是世人靈體墮入陰陽輪迴漩渦之主因。因此在世人的心中有關於「寵」或「辱」之感受即是指自心對他人的言語或行為有所罣礙之意,如果自心罣礙著他人對我是否榮寵或尊敬,如此則他人若真的對我們榮寵或尊敬,那麼我們的心便會受影響而產生歡喜心,如果他人對我們不榮寵或是不尊敬的話,那麼我們的心便會受影響而產生了嗔恨心,如此的話,我們的心便會受他人言語或行為之操控而無法做自己真正的主人,這都是自心無法清靜的現象。 

「去留無意」這一句話亦是如此,一個人若是留戀職位或堅持去職,這都是會造成自心之罣礙的,如果別人要趕他下臺而他堅持留戀於職位上不肯下臺,或是他自己堅持要去職而長官或人民堅持要留住他繼續服務,雖然這兩種情形看似不同,但其實皆是因為自心染著不清靜之現象,故都會造成他自己的內心痛苦與抉擇為難之困境,不若「去留無意」的境界來的灑脫。「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一句話與真修行有關,許多佛教徒執著在「佛」的假相之中而使自心無法解脫,將佛當成了自己的守護神靈或崇拜偶像,因此不准他人說一些對佛不敬的言語或做一些對佛不敬之行為,否則動輒以「謗佛」或「滅佛」來詛咒他人下地獄,這就是一種「著相」的現象,與世尊當初傳世度化世人之「解脫法」的本意正好是背道而馳的。

http://tw.myblog.yahoo.com/betty410810/article?mid=11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