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3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eada8da40a3cb1ff23953f4812db576.jpg

什麼是三業惡因?三業對自已的傷害有多嚴重?

人的行為在佛學上亦稱為「作業」,計分三種︰即身語意三業身體的行為叫「身業」,言語的行為叫「語業」口業,思想的行為叫「意業」,此之謂三業。我們每一個人的三業行為,無論做的、講的、想的、善的、惡的,對人對己事無大小,按生物物理學上來說,都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的正負電波產生了各種不同現象與結果。

人的身體是造業的地方,人的口舌是造業的地方,人的意識、心念也是造業的地方,這三個就叫做業根,也就是罪業生長的根源,在十善或十惡裡,把三業很仔細地分了出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jpg26034d3e51c74f21ac153732931ad97a拷貝.jpg

因緣果報 星雲大師 

因果,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是人間的實相。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得了因緣果報的關係。

因果循環的道理昭然明白,然而因緣際會時,卻少有人能坦然面對。即使信仰很虔誠的人,碰到逆境時也不免疑惑:因果是由誰在操縱?誰來主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的是如此嗎?其實,因果有因果的原理,因果是保護大家的心靈法律,是維持公平正義的不二法門。因緣果報,對人的一生關係重大,尤其僧門裡的大眾,更不能不對此有正確認識。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B-04-0330_b.jpg

今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與佛同行覺悟生命的真實義知道宇宙的真空妙有世間的無常貪嗔癡三毒的業障可怕與用戒定慧三無漏學無漏智慧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正知正見來精進自修智慧覺照,化除愚昧,才能轉痛苦為安樂,轉煩惱成菩提。「待人好」,處處為人設想,將心比心,凡事都能瞭解「因緣果報」的真理,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學佛修行就是要修正過去不好的習性,改往修來,所以正確的觀念、見解十分重要。我們若能明瞭世間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前生有後世、有聖人有凡夫的道理;有善惡、聖凡、三世、業報的觀念,就會知道要攝護三業 ( 守護住自己身、口、意「三業」),行善止惡,才能避免墮落三途輪迴 ( 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叫三途苦道 )

《佛遺教經》說:「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堅牢船也;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讓自己多聞薰習佛法後,能讓自己的知見從「凡夫見」轉入「佛知見」,而得以在今生盡力達成自己最高的修行成就成佛。

這才是真正的富有;真正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科學證實善惡有能量頻率

目前科學家普遍共識是,我們所知的事物僅佔宇宙總能量的4%。

換句話說,仍有96%的未知事物是我們前所未聞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不要相信任何人,但也不要不相信任何人。

「職場上做做樣子的人際關係、不合理的工時、僵化的組織、結構、制度,過低的薪資、配上高漲到天邊的房價。你會想,『為何大部分的社會人士都好像對於莫名其妙的事情覺得理所當然?是我的問題嗎?』但你不會疑惑太久,因為短短幾年後,你就會開始會對於不合理的事情覺得無能為力,然後漸漸的,這些事情就沒有覺得這麼不合理了。」

不要相信任何人,因為沒有人能為你的未來負責,也沒有人真正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成功哲學或經驗提醒,都可能是導致思想僵化或被侷限的限制。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8647828-253371526_n.jpg

十種懺法能將罪業懺除清淨

智者大師告訴我們,若想真正將罪業懺悔清淨,可以採用十種懺法:

一者明信因果。明是明白,信是相信,因果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好心有好報,惡心有壞報,清淨心得清淨報,因果定律絲毫不爽。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D0F9wDyto_SjaHP7j_itw4O2TThSx+QhB4sDqcp-HonjaTkT9e46fAxf9UVTdHi4=VsDqT-nv+1KaR+To7-n2jZqMAgFoVSfi6lrfBxUefStUC_-aLqS2lBhZsETdPSrcHCD0Y+be9V8UD+t6j36q7Sf8DXtxoXvBUsDMRkUHukjURBn.jpeg

看透不說透

成佛要放下,不能有妄想、分別、執著

多愁善感,難以成佛,古今詩人感情豐富,成佛者應該不多,蘇軾(蘇東坡)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道盡人生的無常!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