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47729_1608555202784702_7503414282714837714_n.jpg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5 (黃念祖居士)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ㄑㄧㄢˋ。洗濯垢汙。顯明清白。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以諸法藥救療三苦。】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因為世尊的佛的說法,所謂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說時說,默時也說,不但有情說,無情也說,所以這個法音就不可以只體會是佛菩薩現出身像,演說經教是法音。應知「百草頭上祖師意」,無情的百草頭上也在說法,這個就是法音的廣意。「世間」呢,世間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世尊接受了菩薩、天人的請求,廣演一代時教,有大乘小乘、權法實法、偏圓種種的法,都是轉法輪。因為眾生根機不一樣,根機的成熟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先說小乘,然後慢慢地就小向大,呵斥小乘是焦芽敗種,讚歎大乘,說大乘法。先說權法,如何證阿羅漢,證緣覺,如何去行菩薩道,後說實法,說《法華經》,開權顯實,最終目的全是要成佛的。《法華》是圓教了,淨土宗也是圓教。世尊說一切法來覺醒三界一切眾生,法法都是應病之藥,都是為使眾生覺悟。「諸世間」就是三界。恒演妙法,普令覺悟,就是「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3552mr3inknrnvhh4rww.jpg

有我、捨我、無我 白雲老禪師開示

學佛的重點就是在於一個,學佛如果只是講求學什麼法門或者誦什麼經、拜什麼懺,那只是佛教徒的行為,不是學佛者的行為。學佛就是要學了怎麼去覺悟!為什麼要覺悟?因為人是帶著業來到人間的,當然就會隨著業的力量,在跟人與事打交道時,就會有很多的缺失,不是傷害別人,就是自己受到傷害。而談因果、因緣、談解脫、談了生脫死等等,說來說去都是為了一個;所以如果一個學佛行者只是隨著那個在過日子的話,即使出家一百年也還是那個我。出家了,雖然要想成佛成菩薩不是那麼容易,可是也並不是那麼難,這就關係到個人業力的不同。

一般說來,人是隨著業力來到世間,可是也不能否定我們的根性裡沒有,我們的根性裡面也有;但如果把自己抬得很高,認為自己是再來人,是再來的菩薩,就很容易造成所知障,被自己的那個我所障;如果一味的歸咎自己的業障太重,那很可能一輩子就是煩惱,在這種情況之下該怎麼辦?所以就必須要先認識那個!所有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律論幾乎都是在談的問題;就像生活中,每當要表示意見時,我們總會說:「我認為怎樣,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喜歡、我不喜歡」……,都會把擺在前面,一輩子幾乎是為了那個而活!學佛的目的不是要你否定那個我,而是怎麼去認識我、瞭解我,把關於所有的的現象搞清楚,不管在任何環境、任何時間,你都有機會去發現那個我,而這就是要在每個當下去把握,要這麼做你才是一個修行辦道的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2743722_M.jpg

1067381180_m.jpg

1067382254_m.jpg

1071388124_m.jpg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 (1).jpg

學佛方程式之應用 很好的文章

某日,學院的職事輪到行堂工作,中午用過午齋後,按照慣例便開始收拾善後。那一天,發現有幾位常住師父,時間已過了大半,仍然還在那裡吃飯,而且還一邊聊天、講話。當時,心中非常的不悅,想著:「你們幾位師父不趕快吃飯!還在那裡聊天,這樣會耽誤到我們的休息時間,下午還要上課呢!」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到那幾位師父的身旁說:「師父,對不起,請你們趕快吃飯,不然會耽誤我們行堂同學的休息時間」,師父們聽了我的話後,也很不好意思,便加緊速度將飯菜食用完畢。當講完這句話後,心中的不悅馬上平緩了許多,但事後回想起這件事,認為我這樣做正確嗎?

想起白雲老禪師曾提出一個心地發明,可以作為我們學佛行者的依歸,那就是『學佛方程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647n57rsqp54or98n16r1127648q60n.jpg

饒益眾生是指什麼?

饒益是什麼意思?

饒益,是指布施他人,給人豐饒的利益。我們布施的時候,若是有一個真誠心,若是有一個真正的慈悲心,也能饒益很多的眾生。維摩詰所說經卷上佛國品(大一四·五三八上):『菩薩取於凈國,皆為饒益諸眾生。』《華嚴經》(大一○·五九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南方,次有世界,名為饒益。如來與彼,或名現光明。』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585ade5baa6-72.jpg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處處都是門

1 佛法經典浩如煙海,你要是懂得修學的方法,你就能見到一切法。古大德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部經通達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門全都通達。

2 佛講八萬四千法門,處處都是門,門門都能入。佛法妙在哪裡?只要「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能證得一切法。什麼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有言語,言說道斷;心裡不打妄想,不起一念分別執著,心行處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