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權顯實』是甚麼?― 這篇很重要!
佛教的法門有權教、實教。所謂權,是指因宜而變,因時制宜。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孟子‧盡心下》)意思是說,在守常(恆)之中還要通權達變,即今天所講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權教就是權宜、權巧方便的意思,實教就是直暢本懷的,這個當中沒有什麼方便。佛教的意思就是善巧方便,有時間性的,不是永恆不變的。權教之法,就是一種暫時採用還廢的法,是不究竟的,不了義的。說得更明白一些,權不是終點站,不是最終的歸宿。利用這權巧方便之法,卻能令眾生生起求解脫的堅固心,而到達終點站。
例如人要受持五戒,這是一個方便教法,要生天堂,要修十善道,天道的人要修持十善,這也是一種方便;甚至聲聞乘的人修四聖諦,緣覺乘的人修十二因緣,這也是方便教。甚至菩薩要修六度萬行,也是方便教權教,甚至於我們要往生東方琉璃世界,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還是方便的權教。佛陀所說的經典中,可以說大部份是方便的權教,唯有法華經所講的,才是真正佛陀的本意,要將我們帶入佛的境界裡的實教。
什麼叫做權教呢?權巧方便,權宜之計,譬如父母要兒女吃藥,兒女說藥很苦,不要吃,父母為了子女健康,就找了包了糖衣的藥給孩子吃,甜甜的味道,就是一種方便權教,有一點方便你才肯吃,權巧就是這樣的意思。又例如剛擠出來的牛奶很腥,你不敢喝,要經過加工經過加一點水,這個牛奶就變成很好喝,這就是方便的權教。權教就等於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面講到空性、空理,講到最後佛想我不能全講出來,我如果繼續再說的話,大家心裡頭要懷疑,還不如權巧方便就好,而成道四十年後佛陀才直暢本懷,宣講《法華經》,開權顯實,從權教講起,要讓大家認識大乘實教,就是把佛的知見,佛所認識的世界給大家了解,因此法華經是開權顯實,會三歸一,「開」← 顯「」本。
例如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說法後從忉利天下來,多少的弟子奔相前來迎接,只有須菩提,如如不動坐在耆闍山窟之中禪定觀空。蓮華色比丘尼喜孜孜上前向佛陀說:「佛陀,我是第一個來迎接你的弟子。」佛陀一聽,告訴她:「蓮花色,迎接我的不是你,而是須菩提」。
「佛陀,須菩提他在耆闍崛山,他沒有來。」蓮華色比丘尼說。
佛陀說:「蓮華色,須菩提在耆闍崛山觀空,他見到自性,他的身心擴大到法界之中,他入定進入了諸佛的空性裡,他的真心已經和空性合而為一,成為法界一體,唯有見到『緣起性空』的人,才能見到佛,所以迎接我的不是你,而是須菩提。」蓮華色比丘尼感到很慚愧。蓮華色來迎接佛陀,見到的是佛陀的色身,這是權教,而須菩提入定修持觀空,見到自己本來面目,那才是實教,因為見到佛的法身,所以開權顯實。
《金剛經》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世間諸法,莫不皆妙。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盡是菩提,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眾生卻情隔于妙。佛陀大慈大悲順應物機,故施設權巧方便之法,而最終目的是入一乘實相(一佛乘)。《法華經.方便品》云︰「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佛陀施設權教的目的主要是為入實。
世尊早已證諸法實相,為適應眾生機宜,開悟眾生。不得不以「于一佛乘,分別說三。」雖說權教非佛本意,佛的本意在于令每一個眾生都成就佛果。眾生聽聞權巧之法,認為這是最究竟的,故執著不放。因二乘法之實,使眾生預入佛流。《法華經》云︰「開方便門,示真實道。」法華會上佛印可一切眾生,並為他們授記,當來作佛,即會三乘權法,同歸一乘。
綜上所知,佛施設權教,無非是令眾生入一佛乘,明白大乘佛法之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