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有一句文字:“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
為什麼佛法,又是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呢? 是否有矛盾呢?
佛陀教人離一切相,當你執著佛法的時候,就是著相。
什麼是佛法的事相呢? 一切經律論三藏文字、念誦儀規、懺悔儀式、佛門法器等等,都是事相。 就以經論的文字來說,不過是白紙印上黑字而已。
舉一個譬喻,如果有人從未見過月亮,問你月在何處? 你用手指向月亮。 這個人應該從你手指往天上去看月亮,而不是誤認你的手指為月亮的。
如果將見性成佛,比喻為明月,經律論文字不過是標月之指,不是月亮本身。
學習佛法的人,如果一生只知在紙上參究,而不知道進一步思維理解佛經的義理;如此讀誦佛經文字,就會成為文字的奴隸,就好像鸚鵡學人言一樣。
有些人只懂得燒香拜佛,求福,不用思維去修學佛法的義理。不去聽經聞法,反而執著拜佛念佛儀規。
若然如此,就即是憨山大師講的“信而不解,增長無明”,變成迷信。他勸人要聽經聞法,親近善知識,思維佛理,依理修行,不要盲目迷信求福。
譬如有人喜歡大自然,有大自然的山色,他不去欣賞,反而執著了房裡面的山水畫冊。 所以有一句話:“勸君莫賞王維畫,卷起珠簾看遠山”。
但是話又要講回來,佛法文字念誦儀規,明明確確是佛法,千萬不可以忽略法寶。凡夫不可以斷滅外境,而修學佛法的;無境,怎可依境去修行呢?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瞭解古人對佛經文字如此恭敬。佛經文字能夠令凡夫開悟,正如《金剛經》所講,若人能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其福無量無邊。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即非”是指“性”, “是名”是指“相”。性離文字,相顯本體。所謂性即是相,相即是性。
大家能否領會到個中道理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