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s10an202303121253-11.jpg

《妙法蓮華經》裡講的開權顯實是什麼意思?

《法華經》的中心思想就是開權顯實,這個字具有三層含義,即:開除、開發、開拓之義。

原義是指開除三乘教法的方便權巧,顯示一乘妙法的究竟真實。而對我們這些凡夫眾生來說,開除就是開除我們凡夫眾生的各種邪知邪見,開發就是開發我們內在本具的功德利益,開拓就是開拓我們的眼界心量。

更進一步說,也就是開除凡夫的妄想分別,開發二乘人的偏真知見,開拓菩薩學人對法的侷限,三乘就是指:聲聞、緣覺、菩薩。因為這三乘的學人,對於自性本具的圓滿究竟,總是隱隱藏藏,不敢直下承當,法執比較嚴重。雖然針對凡夫來說已經是聖人了,但是都還在回家的半路上的草菴裡面,這個草菴就是個化城,是佛陀為了方便修習者在這裡有個喘息的機會,特別設定的一個暫時休息的地方,所以說:止住化城,並非寶所。

開權顯實的闡述,古人已經有許多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非常精妙的描述,現在,我們從自己這個凡夫眾生的生命當中來看一看,是否可以在自己的生命當中開除、開發、開拓?那麼,開的是什麼權?顯的又是什麼實呢?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權?《法華玄義》說:暫用還廢,名之為權。暫時利用一下,將來一定要廢除的就是權,這就是指有生有滅的東西就是權,那麼,什麼東西是有生有滅的呢?《八大人覺經》說: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其實,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滅的。所謂:世界有成住壞空,人生有生老病死,萬物有生住異滅。也就是我們每個生命的一切現象,內自六根,外及六塵,根塵相對而產生的六識。更全面地講,就是三界二十五有(四洲四惡趣,六慾並梵天,四禪四空定,無想五那含),包括了森羅永珍、永珍森羅的宇宙萬有。這一切現象都是暫時地讓我們使用一下,將來一定還是要廢除掉的,所以這一切就是真正的權而不實

那麼,我們就最接近自身的地方來談,在我們自己的生命當中,我們所感受到無常變化的色身,就是權而非實的,再進一步看,我們的思想念頭,也是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地風捲雲舒、波濤洶湧,當然也只能算作權而不實。這樣一來,在我們自己的生命當中,開除了這些無常變化的東西之後,又能夠顯示出什麼樣的沒有生滅變化的真實來呢?也就是說:哪一樣是不會受任何生老病死等等變化所影響的呢?妄想分別、思想意識是有生有滅的,色身肉體也是有生有滅的,那麼這個沒有生滅的真實的東西就一定不是指妄想和色身了。請問:除了妄想分別和色身肉體之外,我們還有什麼呢?請諸位回光反照,剔除妄想分別和色身的無常現象,看取不生不滅的是什麼?參!參!參!

突然間,重重地的一聲……

一念不生,了了分明!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就是生命當中最真實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天台宗所說的三德秘藏,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我們生命當中的秘密寶藏

這個秘密寶藏真是太好了,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永遠為我們撫平身心的傷痕,在它面前,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莊嚴、自在與喜悅!

那麼,諸位看到了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當下,親自捕捉到了嗎?如果能夠放下一切妄想執著,信手一把抓來,那就得個自在,妙用恆沙了。

假如還不明白,我們就從自己本身來進行挖掘生命寶藏。這個秘密寶藏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我們根據這三個特點,從三個角度逐步來認真細緻地勘察:

第一,離一切相的般若德。

不要在任何語言文字上面團團轉,要離開一切相。首先,閉上眼睛,回光內照:內自身心,外至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現象,包括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徹底地分解、粉碎、消化,所有一切形象全部都在這個回光內照的剎那間,化為烏有,在整個身心世界當中,徹底的尋找不到任何一種精神或者物質的相狀。清清楚楚地明瞭當下的無相

完全徹底地感受到之後,接著就用佛經來印證一下,看看你所明白的是否符合佛陀所教導的,我們就用簡單而熟悉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來印證,大家只管安住在徹底無相當中,不要生起任何念頭,看住自己的當下: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德。以無所得故,心無掛礙……。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裡完全是空掉了一切相,諸位千萬不要怕自己落入偏空,如果不過這個偏真的關,我們就很難超越對現實輪迴的執著,只有透過偏真這個之後,我們才有希望到達更為圓融的境界,所以,第一步,一定是完全徹底的才行。再看自己前念已滅、後念未起的當下:一塵不染、一絲不掛。夢想顛倒,邪魔外道是來不了這裡的,這裡只有一個度一切苦厄因此,這是生命寶藏的第一個特點。希望諸位能夠從現在開始,把它牢牢地抓住,千萬不要放過,放過就是錯過,錯過就太遺憾了!

第二,用一切相的解脫德

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起因,也是修學佛法的最終目的,使我們的生命得到了徹底究竟的解脫。在離開一切相的般若德的基礎上,再回到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剛才一切相都被我們分解、粉碎、消化了,此時又出現在我們面前,這些相就不再是我們原先牢牢地執著的東西了,它們都是緣起變化的東西,都是生滅無常的顯現。

所以,我們在利用這一切的時候,每用一次,就確定每一次的解脫,先從最貼近的身邊開始,比如現在我讚歎大家一句話:諸位真是了不起的善知識啊,是名副其實的人天師範!你們很清楚地聽見了,然後你們就想一想:為什麼這樣讚歎我們呢?是在鼓勵呢?還是因為我們的表現確實非常令人滿意?還是別有用心呢?哦!明白了。

不管你的分析是對是錯,根據你的經驗和智慧,你就只能作這樣的理解了,別人所理解的也許不一樣,這就是有相的緣起法,回光內照,心裡一空,明明白白而不執著。

就這樣,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自己利用的當下,就當相解脫。再比如我現在惡狠狠的痛罵大家:你們太不像話了,整天在懈怠放逸中流浪,什麼時候才是出頭的日子啊!你們也很清楚地聽見了,然後你們也一樣考慮考慮: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呢?是我們表現得不太好?還是告訴我們不要在煩惱當中打滾?或者是誤會了我們的表現?甚至是根本就是沒有看到我們正在非常精進地用功修行?哦!明白了。

也許別的人與你所理解的完全不一樣。或者你還為此而突然生起了煩惱,動了嗔恨的念頭,另外的人卻是非常歡喜而生起了感激之情,這就是有相的緣起法,回光內照,心裡一空,明明白白而不執著。就這樣,在每一件事情的當下,就當相解脫 這就是用一切相的解脫德了。

我們修行的時候,開始一定要在小小的事情上明白自己的當下,當相解脫,比如自己的觀點與別人不同的時候,一看所有的相都是無常、都是性空的,所有的相也都是緣起的,以性空為體,以緣起為用,這個用就是解脫的了,也就是解脫德。

需要經歷八風的吹拂,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當中磨練。開始時,小事情能夠解脫,大事情還未必能夠透得過去,修行就是這樣在生活當中體驗,並不是眼前當下的事情和心態都不管,然後還奢望著有一天突然就飛上天了,那除非做夢。

因此,這個解脫德對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來說,異常的重要!而解脫德是要在般若德的基礎上才能夠生起來的,否則,就像社會上的一些比較豁達的人的生活態度一樣,那並不是走向解脫的道路。而是要在照見五蘊皆空離一切相之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就在用一切相的當下,當相解脫。

第三,即一切相的法身德。

有了前面離一切相用一切相的雙向受用之後,就不用再專門談無相的空了,也就是在用一切相的時候,當相解脫,不受任何一種相的束縛,這個時候就是離一切相用一切相即一切相了,從而回歸於中道實性。表面上看去完全對立的東西,到這裡也就完全被融化了。

諸位檢查一下看,自己的生活當中還有沒有不能夠消融的?比如仇恨、歉疚、後悔、恐懼、沮喪、牽掛等等,如果還有的話,那就趕緊從離一切相的般若德開始挖掘,在用一切相的同時來反照不能夠消融的往事,往事如煙如夢,當下徹底給與解脫,開發了自己生命中的解脫寶藏然後,這一切語言文字、思想方法、精神物質等等,都在當下就回歸到即一切相的法身德當中,無可言說地喜悅,無可言說地富有!這就是我們生命寶藏的第三個特點。

一切佛法都是為我們挖掘生命寶藏所作的指示,因此,當你離開自己最接近的生活和最根本的生命,那就沒有任何佛法可言、可學了。佛法不是用來哄人或者嚇唬人的,它是對生命真實的一種描述,把生命的真相告訴我們,當你明白了這個真相之後,你就不會再去羨慕別的生命了,因為你具備了所有生命的所有功能,佛陀也只是如此而已。

所以,用自卑心來高推聖境,和用傲慢心來低估佛法,都是我們學佛的障礙,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是不敢小看佛法,只是覺得自己太渺小,業障太重,常常會覺得自己太沒有用了。所以傲慢心似乎少一些,自卑心更為嚴重。其實,明白自己的身心和自性,開啟生命的寶藏,乃至成佛作祖,都是我們的本分事,並不是非分之想,不可以把修行悟道看得太不可企及,更不應該妄自菲薄,自甘墮落。

我們往往會對於別人讚歎的東西推得很高,而對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難能可貴,當你真正認識了之後,那也是極為平常的了。據說當年凱撒大帝,在處心積慮、身經百戰之後,終於奪得了國王的寶座,當他滿懷喜悅的心情,非常自豪、無比榮耀地坐上這個用無數人的生命和血淚換取來的王位時,他很平淡地說了一句:原來就是這樣啊!這句話,有點像禪宗祖師開悟的話,我們看十八羅漢當中,有一尊羅漢就是兩隻手向空中一託,張開嘴巴的,這就是非常生動的表示了他開悟時的感受,兩手一攤:哦!原來如此!這些表明了,開悟或者明心見性,是我們本分的事,沒有什麼不可企及的,更沒有什麼炫耀可言。只要把自己的秘密寶藏打開了,當下就具足了三德秘藏然後在生活當中,努力精進地保護就是了。

諸位如果真正的體會到離一切相的般若德、用一切相的解脫德、即一切相的法身德之後,那就一定要在生活當中保護,不保護是沒有力量的,更不會生起佛菩薩那樣的神通妙用,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他雖然就是個真正的人,但一開始的時候是不會自己吃飯、說話、走路等等功用,一定要認真細緻地呵護養育,逐漸長大之後,自然就能夠具備一切人的功用。所以一定要努力認真的保護好,是為至關重要!關於保護的方法,古大德說得非常好,就是保任二字。

就是保護照顧離一切相的般若德,就是任其自然地用一切相的解脫德,先保後任,就是全神貫注地看管好自家開發出來的秘密寶藏,後就是把這個寶藏在生活當中利用起來,這個無盡寶藏,價值無限,只是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不太會用,不用就不知道它的真正價值,越用越明白它的價值所在,越用越自如,最後自己就會成為寶王了,那就成佛了。

如果這個生命本來就具備的秘密寶藏,沒有開啟,沒有對其進行使用,那就真的是:手拿黃金缽,終日當乞丐 了!《法華經》說窮子衣兜裡的如意寶珠,不是沒有,是你不會用,好不冤枉!真是可惜!你只要把手往口袋裡一抓,一把抓住了,就是如意寶王,你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了。富有是富有了,只是自己還習慣於過著過去街頭乞討的乞丐生涯,所以要慢慢的學會使用它,直到縱橫自在、所用無缺的時候,你才算是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最富有的人。

開權顯實之後,一切都是無相,一切都是妙用,一切都是真實。這就是法華會上,佛陀賜予我們的無盡寶藏。諸位是願意使用這個無盡寶藏呢?還是願意讓它永遠埋沒在煩惱貧窮的痛苦深淵?只要你發現了這個秘密寶藏之後,別人是偷不走的,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使用了,好自為之!

https://auzhu.com/culture/91813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