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jpg

不曾少過的米屏東 莊聰吉醫師

買些米放在診間,送給低收入或需要的患者,我行之有年。當初只是看到很多老農民一年的辛苦耕耘,種了水果、蔬菜或稻米,常因颱風豪雨摧殘而心血付之東流,兒女又多赴都會工作,送幾袋米或可濟急。一段時間後,碾米廠黃老闆知悉米的去路後,主動打對折降價,通常一星期叫個二十餘袋米,就足以應付所需。沒想到最近庫存不減,反而增多,納悶之餘,問了掛號護士,始知有幾位面目慈善的婦人,每隔一段時間,會默默地拿些米混置其中,然後靜靜離去。這種不求名利、只求付出的關愛,令人感動。

前幾天,好友陳兄提及日治時代,其伯父在枋寮偏鄉行醫,病人很多,其中一位罹患慢性病的老人家,好幾個月都沒依約回診,突然有天出現在診間,問其原因,患者面有難色,幾經催問,才吞吞吐吐地答:「先生,老實說您開的藥,吃了好幾次,對我的病情沒有多大的改善,所以我轉換別間診所看病,效果不錯。」「沒關係,那你就去那間看啊!」醫生溫和的語氣,反而讓那位病人更難為情,「雖然有效,但那位先生收費很貴,長期下來,我負擔不起。」患者的頭垂了下來,「喔!原來如此,那位先生醫術顯然比我高明,你應該繼續讓他看,至於藥費不用煩惱,我替你出,不要讓病情惡化。」從此,每當病人需要,陳醫師二話不說,隨即伸出援手,難怪他往生時,全鄉村民湧入告別式場。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疫情引起的口罩之亂,以我醫師的立場,假如大家多一點同理心,健康的讓給慢性病或免疫力下降的病人、室外的讓給封閉的,大家同舟共濟,台灣這塊美麗的寶島必變得更美好。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553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