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48684147504d656779.jpg

真空為體,妙有為用。

這是如來藏的根本思想,所謂「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二者是一,不是二。

「體」是什麼?就是指的理體佛性,是眾生本來就具備的自性,一切眾生皆有的佛性。而佛性、自性、本性,就是空性,這空性並不是等於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而是不離於一切現象,不限於任一現象,遍於一切現象,又不等於一切現象;哲學家稱之為本體的東西,與我們佛教講的理體又不一樣,哲學家講的本體,是形而上的理則,而佛學講的理體,是不離現象的。

有一位禪師,在歐美非常受歡迎,他都讓那些弟子們感覺到他們是開了悟的,他怎麼樣讓他們感覺到開悟呢?他說:「老師問你佛法是什麼?你不能夠回答是什麼。如果老師問你見到了什麼?你不能回答老師見到了什麼。一切都不能夠用嘴巴講。」但是怎樣表達呢?他說:「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就拿起手掌『啪』的一拍,這個就是。」所以我在歐洲、美國演講的時候,常常遇到這位禪師的弟子、學生,假如我問一個問題,說:「這個話你們能夠理解、體會嗎?」總是有一、兩個人把桌子一拍,拍得好響,如果沒有心理準備的聽眾,真會被他們嚇一跳。拍得很大聲,表示他是開了悟的、見了性的,他們自信滿滿。其實哪會有這麼多人開悟,哪有這麼容易開悟呢?那是一種表演而已。不過,當下即是,而處處都是,樣樣都不是,沒有一個是,沒有一樣不是,是的確沒有錯。

當初我遇到先師靈源老和尚的一個晚上,同在一間佛堂掛單,睡於同一張廣單(通鋪)上,他也是用這個方法對付我的,我問他很多問題,他一句話也沒有回答,後來他突然在廣單上「啪」的猛拍一下,把我驚出了一身汗,然後他睡覺了,這樣一來我把問題擺下來也睡覺了。放下一切,自性本空,還有什麼好問的?

這裡所說的「體」是真空為體的「體」,即是無一法是離開真空的,那也可以說無一法是離開了體的,那個體就是佛的本性。任何人都有個身體,那麼法的體,或佛的體是什麼?不是具足三十二相的佛的肉體,而是以真空的法性為體;於佛的三身之中,叫它法身;於一切諸法,叫它法性;對一切眾生,叫它佛性。

它另有個名字叫做「真空」,真空是對頑空及偏空而言,一般人講的空洞、虛空,是幻空,真空則並不否定緣生的幻有。譬如說,一切現象都是因緣生,因緣所生的種種現象,又都會因緣而滅,都是暫時有而畢竟皆空的。但是現象的本身,你能說它是空嗎?不能,它是有的。像我手上拿了一支紅筆,它是因緣所生,是種種的原料把它組合成的,這支筆是真的嗎?現在我拿在手上是真的。本來有嗎?沒有;將來有嗎?沒有,只是現在暫時有,既然是暫時有,而不是永遠有,這就是空。如果僅見其空而不見其有,若不是頑空,便是小乘的偏空、析空。

我們的身體是有呢?還是沒有呢?不能說沒有!是真的有嗎?原來就有嗎?在未出生之前你的身體已經有嗎?有,在媽媽肚子裡面;在媽媽肚子裡以前有嗎?沒有,而且沒有人可以永遠活下去的,所以此身是幻非真。就是尚在人世間生活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天天在變,時時在變;天天在老,時時在老,所以這個身體雖還活著,但已不是真的。

一切現象不管是動物、植物、礦物都是非永恆,自性本空,那就是佛性,就是法性,自性空而佛性不空,所以稱為真空而妙有。真空的諸法自性,充塞於宇宙之間,充塞於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時間它不在,沒有一個空間它不在,這就叫做體。

當我們沒有開悟見性時,老是圍繞著這麼一個小小身體的我,和這麼一個身體所處的小小環境打交道、起分別、生執著,時常你爭我奪,放不下、丟不開,時時有煩惱,處處遇困難,這都是庸人自擾,多麼可憐!

當我們一旦開悟、見佛性,就會見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太平的,沒有什麼需要爭,沒有什麼需要丟;不來也不去、不多也不少、不增也不減、不淨也不垢;本來就沒有一樣固定的東西叫做理體,所以叫做真空。佛性是遍於十方三世而又不滯於十方三世,這叫做真空,又名妙有,這是大乘佛法的畢竟空、真實空,實相即是無相,又不離一切相。

相對於「真空」,還有「頑空」、「偏空」幾個名詞。一般人講的空空如也的空,那是幻滅、虛幻的,把一切都否定掉,也就是「頑空」,這很可能使人變成消極、逃避、厭世,或使人變成積極、瘋狂、亂世。

至於小乘所見到的空,叫做「偏空」,他們離五蘊、出三界,離六根、六塵、六識的十八界,不再造業、受報而進入涅槃,也就是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因他們只斷我執證人空,未斷法執未證法空,還沒有實證二空真如,所以未得真空。唯有進入大乘菩薩的層次,我執斷則不戀生死,法執斷便不厭生死;既不貪戀生死也不厭離生死,這才叫做真空。可是有一些外道似是而非,講:「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好像是佛教講的真空。其實不是,那是一種錯誤的邏輯、推敲的說法,並不是真正的實證無相的空性。

「妙有為用」的「有」是什麼?是有佛菩薩的智慧及慈悲的功用,佛有三身四土,每一種身都有他的淨土,在每一種淨土裡面都能度無量眾生、轉無量法門。諸佛的這三種身,是從哪裡來?都是從真空的體而來的,在真空的體中,含有如來的三身四土及無量利生的方便。

三種身:第一是法身,第二是報身,第三是化身;三身是圓融的、互通的。法身不離報身和化身,報身不離法身和化身,化身不離報身和法身。這三種佛身顯現的對象、時機、功能不一樣。

法身遍於一切法界、十方法界;法身所居的叫做法性身土,法性身土在哪裡?遍於十方三世一切空間和時間,法性所在就是法身所在,法身所在就是其國土所在。法性身土又叫常寂光淨土,「光」是智慧、常寂,是永遠不動而永遠普遍的。

報身是什麼?是佛的功德果報身,誰見得到佛的報身?是初地以後已證無生法忍的菩薩,這時所見的、所聞的,全是佛的報身功德。有沒有一定的形象呢?隨著十地菩薩層次的高下不一,所見佛的報身也不相同,但不是三十二相。

報身又有自受用的報身,以及他受用的報身;自受用的報身,就是諸佛成佛以後,自己自受用,這報身實際上其他人看不到;而他受用報身,是顯現出種種佛法的功能,使得初地以上的菩薩們,得到受用利益。所以報身說法不用語言、不用文字,隨處都說,所謂「鬱鬱黃花,青青翠竹,山河大地,無一不是如來的功德實相」。這可以說是指佛的報身說法。又「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是指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如果說「頑石說法,生公點頭」,那就變成報身說法。

報身住什麼淨土呢?實報莊嚴土。由佛自己的功德身所成土,也就是成佛以後所見的山河大地,就是佛國淨土,所以,《維摩經》中有提到:當釋迦牟尼佛自己成佛以後,或當你成佛以後,你看到的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就是佛國淨土,山河大地,都是七寶所成,你看到的每一位眾生,都是諸善上人。

化身又叫做應化身,意思是隨類應化,眾生需要以什麼身來度,他就現什麼身來度;應以丈六紫金身來度,就顯現丈六紫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大人相來度眾生;如果需要餓鬼身度,就現餓鬼身去度,所以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化身,可化為千百億個釋迦佛身;事實上釋迦牟尼佛是毘盧遮那佛、盧舍那佛的千百億化身之一,觀音、文殊等大菩薩,都是古佛所現,也各現種種身。

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不動的,但是可以化無數無量的身,是誰的化身呢?是佛的法身的化身,是佛的報身的化身,這叫做「一體三身」。至於開悟見性的人見的是佛的哪種身呢?見性是見空性、佛性、真性,未必已證無生法忍,若係凡夫,仍只能見佛的應化身,或是諸佛同體的法性身,卻見不到佛的報身。

天台智者大師說,淨土有四種:
1.凡聖同居土──有兩類:(1)閻浮提為凡聖同居的穢土。(2)兜率內院及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的淨土。
2.方便有餘土──小乘羅漢死後,未入無餘涅槃,暫住三界外之淨土,斷盡三界煩惱即生此土,因為尚餘有根本無明,障覆中道實相,所以稱之為方便有餘土。
3.實報無障礙土──已斷一分無明的菩薩,已獲真實道之果報,所以生在無礙自在之國土。
4.常寂光土──全斷根本無明的佛所依處,這是常住、寂滅、光明之佛土。

如何以佛的三身配此四土?根據上面所說的可知,凡夫及小乘聖者於凡聖同居土及方便有餘土,見佛的化身;已斷一分無明的法身大士,即初地以上菩薩,於他受用的實報土見佛的報身;諸佛於常寂光土互見法身,或自受用的報身。這三身四土又叫做妙有,是有的,但有功能,沒有執著;有功德,沒有煩惱,這就叫真空妙有,即是「真空為體,妙有為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