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佛化家庭』?
所謂的佛化家庭,基本上不可能離開這社會所提供的種種環境,佛化家庭於社會的積極意義就在於「以智慧照顧自己,以慈悲關懷別人」。
一個佛化家庭,至少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帶來一些祥和的作用,甚至對於提昇人的品質也有一定的功能。就佛教而言,胎教是非常重要的,母親懷孕以後,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胎裡像是處於樂園一般,是一個非常愉快的環境。這和胎兒以後成長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母親在懷胎期間,態度要保持溫和、理性,心境要平和。丈夫對太太也要像是在接待貴賓一樣,呵護備至。這樣的小孩子,以後就會表現理性、獨立,有能力而富有責任感。此外對於懷孕的婦女,最好能持念 觀世音菩薩聖號,因為持誦聖號能使心裡常生歡喜心而法喜充滿。並且絕對不能生氣,生氣就是對不起胎裡的小菩薩。
一旦生孩子,不論是男、是女,都應該感到歡喜、歡迎,悉心扶養,教育成人。夫妻不是冤家,子女不是討債鬼,他們來幫助你成長,來促成你履行父母的義務,所以是你的小菩薩,要對子女付出耐心和慈悲心,要因才施教,給予適當的關懷和照顧。不可將子女當成自己的財產來支配,更不可將子女視為自己的替身來指望,尤其不可有養兒防老、期求反哺及回饋的心。雖然當教導兒女知道孝心,可是站在做父母的立場,則但盡責任,不存企圖,那是最健康的心態。因此,父母對子女的觀念,千萬不可以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財產,或是自己私利的一部份,因為孩子是一個個體,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他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福報和智慧。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應該了解,父母頂多是孩子一生中一個起點的助緣罷了。
當小菩薩會爬行時,就要開始教他拜佛;在還未識字之前,可以讓他看佛教故事的兒童圖畫,知道佛陀救度眾生的感人事蹟,培養孩子們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的情懷。許多父母都主張不要對孩子灌輸宗教信仰,讓他們長大後自己選擇需不需要宗教信仰。這種觀念絕對是錯誤的,這等於說,小孩還不懂事,不要教育他們什麼是危險和安全的情況。所以佛教的信仰,應該從很小的時候,就得開始打基礎立印象,更何況母親懷胎時,就已經在念觀音菩薩聖號,其實他在胎裡就是佛教徒了。
嬰兒期間,尚沒有自我判別的能力,因此佛教主張,小孩到七歲以上並且已有自我判別的意志之時,才可以舉行皈依三寶儀式。不過,佛教深信功德迴向作用,所以佛教鼓勵大家在嬰兒出生的前後,以及為了慶祝嬰兒的滿月及週歲等時節,應該齋僧布施或念佛誦經,為嬰兒的福壽智慧而祈禱。
佛教徒在生活上可分為:
一、家庭生活
(一)佛化家庭的三條件
1.敬養父母如三世諸佛
2.夫婦愛敬如諸上善人
3.愛護子女如母雞護雛
在家居士生活的第一要務,便是建設和樂的家庭。對父母要盡孝,對子女要慈愛,敬與養,教與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盡了父母與子女的責任。
(二)佛化家庭的經濟支出
以正當職業謀取生活所需;儘量避免從事與五戒相違的職業。經濟的收入當分作四分:家計的生活,營業的資本,家中的儲蓄,銀行生息。除生活之外的收入用途有三種:供養父母,周濟親友,供養三寶。家庭和樂,主要是建立在夫婦之間的感情上;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賴於經濟收支的平衡。有了收入,必須量入為出。以經濟計畫,來計畫家庭的經濟,才是最安全的。
二、社會生活
不管是那一種社會生活,基本的態度和認識是不能離開禮節、威儀。而基本的禮儀是從衣著儀容的整齊、清潔乃至言談舉止的禮貌和親切。必須對上尊敬、對下謙虛、對左右平輩禮讓、不論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對任何人不可有驕傲心和輕慢心,一律以尊重和禮貌對待,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實尊重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的一種表現。
做一個佛徒可以參加任何合法、公正、廉明的政黨、應該參與選舉並珍惜投票權。對國家、政府應盡納稅人的義務和關心政黨、政治的責任。其目的是希望建立富強康樂、安寧的和諧的社會環境。佛教徒的社會生活就是從淨化人心進而淨化社會,所以用佛法來幫助自己,用佛法來關懷社會,並且鼓勵社會的大眾要互相尊重與愛護。
http://www.toplulu.net/buddhism/ans7.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