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9cf94ff3f4f70855806a215299efe.png

從邏輯說起很有啟發性的文章摘要

根據叔本華(Schopenhauer, Arthur. 1788-1860)和佛教小乘哲學,人的存在本身是一種煩惱和痛苦,依《大乘起信論》則更說一切的存在原是罪惡,(原文是:「三界虛偽,唯心所作。」)理由是人要不斷的活著,且要依照自己的貪瞋癡的形式和內容活著。豺狼虎豹之所以為豺狼虎豹,因其本為豺狼虎豹也。依叔本華的見解,人也是這麼一個東西。要如此活著,這就是宋明理學家所說的「人欲」,克服此「人欲」,要靠天理,可討論的是,哲人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說,依心理學來看,沒有「天理」那個東西,不過,證諸以往,人除了是動物外,人還是可以超越動物,成聖、成仙、成佛的。 

人是否有「天理」,固然待自己去親證、解釋和實現。但人有邏輯,那是很顯然的。

相對於人性的整個存在和發展來說,人雖有邏輯,人雖然可以用邏輯來面對自己的部分主觀和客觀,但人卻非常不邏輯,此所以有許多大邏輯學家,最後都歸到存在的非邏輯領域的原因。中國的邏輯專家金岳麟先生最後歸到「道」上,哲人張岱年先生也是透過古人的智慧深入「道學」,英國大邏輯學家維根什坦(Wittgenstein, Ludwig Josef 1899-1954 )也說:「那不可說的,即不要說。」台灣大學邏輯教授吾師殷海光先生在離開人世的時候說:「上帝對他太不公平了。」他說:「自己剛好成熟,就讓他離開人世。」可見邏輯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是非常不邏輯的。

人要徹底的做到佛法所說的完全無我,永遠為他,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有現世人生的存在,特別是主要為肉體所牽絆,那絕對是做不到的(除非自己是大菩薩的化身),也就是說我非常相信人的最大的困難,是蘇格拉底和老子所說的因為有肉體,所以老子說,人是沒有辦法的,唯一的辦法是要設法少私寡欲,這也就是說人不可能沒有私、沒有欲。問題是在人人有私、有欲中,如何放諸四海皆得安,這就是老子所要處理的問題。老子反省到問題根本不能解決,所以他強調要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最後他反省到雞犬相聞都不成,所以最後他跑掉了,不知所蹤。人說他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這些年來,我一直想跑掉,終日無地可跑、無處可逃,真是證到了莊子所說的,人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佛法中有一經典名悟道的《楞嚴經》,《楞嚴經》中有二十五種方法能使自己回歸(印證)物自體,二十五種方法的共同基礎點都是在使自己「」下來。「定」下來的基本目的是,完全轉化色身,讓身心絕對讓位,證入和契入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這「和光同塵」的境界,正如釋迦牟尼佛在印心的《楞伽經》所說的佛的境界:

  一、去掉一切妄想。

  二、轉識成智。

  三、歸到寂靜。

  四、淨。

  五、起用,即慈悲喜捨。

佛門悟道的《楞嚴經》說:一切語言皆為戲論,老子不僅說道不可道,其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也就是指明語言原為一種戲論,此所以莊子也說,以指指月,指非是月(〈齊物論〉)。復次《楞嚴經》又說:「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也就是說,我們的外在可見的感覺、感受、感官、內在的種種意識和心理,都是處在變化不居的狀態中,那自然不是真正的自己,客觀的山河大地,宇宙萬千,那也當然不是「自己」(「至人」、「佛」無己,在語言表達中,只好用「自己」一語),但當把一切內在和外在受變化所左右的存在,一捨卻,就當然是「你」了,因為你已再沒有什麼需要且可以捨卻的,你已捨無可捨,丟無可丟,你此時已證道、入道、契道也。

本文摘要自:http://www.dharma-academy.org/Tao.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