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品第二+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jpg

不取不捨,一切隨緣

很多人經常說空性,空就是虛,空就是無,是說 「空無」 ,實際上就是虛的,為什麼說學佛人要在人間把自己的心變得空無?因為人間本來就是虛幻的,你用真實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就把世界當成真的了。

這個人道,你把任何一件事情當成真,你最後的結果就是瞋,為什麼「瞋」字是目字偏旁一個「真」?用眼睛把所有的世界看成真的就會嗔怒,因為這是冤結、緣分的世界。

希望我們要懂得佛性是實,空性是虛,宇宙中有虛虛實實。所以佛菩薩才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個人不要太執著自己的一生,思維境界都老得很快,想一想你們現在幾歲了,想一想你們今後的去處,想一想我們人生幾何,想一想我們今天修行的道路走到了哪個道、哪個境界,如果今天離開這個世界,你能進入哪個道?沒有別人可以講,自己修得好不好自己心裡最清楚。

空性屬於偏,因為空性偏是不正的,因為這個「空」,完全說沒有就是執偏。今天這裡坐了這麼多人,你們都在,但是學佛人的境界高,可以說這裡一個人都沒有,你們今天坐在這裡所有的人,一百年後哪個人還能留在這裡,是不是空的?但是說空,是有人在的。

偏,就是虛有、假裝的有、臨時的有,就像我們今天的牙齒一樣,今天有牙齒,等到我們年紀大的時候,牙齒全部掉光了,等到我們走的時候,身體也全部沒有,叫虛有。

人在學佛的時候要學會不取不捨,才不會污染。不要把現在的虛有看成實的,這叫不取;也不要說「我想通了、想明白了,我什麼都不要了」,這叫不捨。所以一個人要修得好,要不取不捨,你的心才會修正。

學佛人講心、講禪、講有,這個有就是無有,有中無有,無有中有有,非想非非想,人就是活在哲學和哲理中,今天所擁有的在很多年之後一切都沒了,今天沒有的以後可以得到,這就是非想非非想。

如果你在生活中拼命追求物質,就會靠到物質主義的一邊;如果精神上追求虛幻主義、虛空主義,就是兩邊都沒有靠,最好是不取不捨、一切隨緣。

人不能受污染,精神上受污染就是在有取捨,有智慧的人在取捨當中是不受污染的,「我無所謂,我不要,我夠了,我滿足了……」這就是不取不捨,這就是菩薩的境界和智慧。

我們不受空的污染,不受有的污染,這就是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說的「正知正見」。

一個人要想正知正見,就要從人間開始有出離心,要無所謂,今天有房子,我也無所謂;有孩子也不是我的,是國家的;以後的一切都不是我的,這就是出離心。

頭髮也不是你的,連身體到以後年紀大了也不是你的,一切都不是你的,這就慢慢培養自己的出離心。當你得到一個物質的時候,比方說別人送你一根人參,你不捨,放在家裡,過期了,發霉了,你拿出去說去捨,這已經是污染你的本性和內心。真正不受污染就是要出離、要想開,人家送給我,我可以轉送給別人。你吃不掉就趕快給別人,很多老媽媽一輩子總是吃過期的東西,她先是藏,不藏到過期不會拿出來,紅棗過期了,燒出來一股怪味,「孩子們,大家都來嘗一嘗。」 要懂得大智慧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大智慧,要學習菩薩的大智慧,才會有出離心,才會有菩提心。

https://kknews.cc/zh-tw/essay/j4m6mkp.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