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經為什麼要一直重複?

當佛學的經典首度被翻譯成西方的語言,翻譯者覺得有一點疑惑、為什麼要一直重複?它一直一直像這樣繼續著,它一再一再地被重複,為什麼要敍述這些小事,他們無法瞭解,他們認為這是重複,認為這是非常不必要的重複,它根本就不需要,那些東西有什麼意義呢?但是他們錯過了。阿南達是在說,佛陀對小事情的注意跟對大事情的注意是一樣的。對一個佛來講,沒有什麼事是小的,也沒有什麼事是大的,一件事就是一件事。

  當他拿著碗的時候,他是跟他在尊敬任何神同樣地尊敬,當他披上他的斗篷或穿上他的衣服,他是非常觀照的,他是十分警覺的,不是機械式的。當你在穿衣服的時候,你是機械式的,你知道如何機械式地將它穿上去,所以,再去注意它有什麼意義?你的頭腦還是繼續在想其他一千零一件事。你淋浴,但是你對淋浴非常不尊敬,你並沒有在那裏,你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吃東西,但是你對食物並不尊敬,你不在那裏,你只是繼續把食物吞下去,你一直都是習慣式地、機械式地在做你的事情。當佛陀做一件事,他完全在那裏,他不會在其他地方。

  當他轉了一圈吃飽回來,他將他的碗和斗篷擺在一旁,洗了他的腳,坐在為他安排好的座位上,盤起他的腿,使身體保持直立,很有覺知地把他的注意力放在他的前面……

  這些細節值得描述,因為它們表現出了佛性的品質,他每一個片刻都生活在覺知裏,至於他做什麼,那是無關的,每一個片刻他都將他的注意力貫注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上面。當他做出一個姿勢,他就完全成為那個姿勢,當他微笑,他就完全成為那個微笑;當他講話他就完全成為那些話,當他保持寧靜,他就是全然地寧靜。

  注意看一個佛本身就是一項祝福——他如何走路、如何坐、如何做出各種姿勢、如何看著你。每一個片刻都是一個覺知在發光的片刻,所以阿南達會將這些小事敍述出來。當佛陀來,穿上他的衣服、洗了他的腳、坐在為他安排好的座位上、坐直、然後把他注意力的焦點放在他的前面,那個時候他一定很寧靜。這個「把你自己的注意力固定在你自己的前面」是什麼?這是一個特別的佛教方法叫做「阿那潘沙提瑜伽」——「觀照呼吸的進與出」。那就是集中你的注意力在前面的意義。

  當佛陀在做一件事,比方說在穿衣服,他會專注在那個行為。當他在走路,他會專注在那個走路。當他不做任何事,那麼他就專注在呼吸的進與出,不論怎麼樣,他都是專注的,即使當他在睡覺,他也是專注的。

  有一次阿南達問佛陀……有十年的時間,他都跟佛陀生活在一起,他感到很驚訝,佛陀整個晚上都保持同一個姿勢。不論他將手擺在什麼地方,他就整個晚上都擺在那裏,他一定注意了很多次,一定在晚上偷偷看他很多次,那是值得去注意的——佛陀怎麼樣睡覺?他感到很驚訝,而且大惑不解,為什麼他老是保持同一個姿勢?整個晚上都是如此。他按捺不住他的好奇心,有一天他說:「我在晚上爬起來看你,這是不對的,我不應該這樣做,但是我對你很好奇?而且我感到困惑,為什麼你可以保持同一個姿勢?你是在睡覺,或是你繼續保持你的覺知?」

  佛陀說:「睡覺發生在身體,我對它保持警覺。睡覺來臨,它已經來了,它定下來,現在身體放鬆下來,四肢放鬆下來,但是我的覺知保持明亮。

  靜心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的事,它並不是說你每天做一次,然後就結束了,它必須變成你的味道,它必須變成你的氣氛,不管你在哪裡,或是你在做什麼,它都必須圍繞著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