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187_2489839305877_1849587642_1514689_1332493621_n.jpg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念佛的人必須深知力行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這兩句非常重要。所以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他老人家翻譯的是「一心不亂」。其實梵文的本文不是這個意思,梵文本文是「一心系念」。玄奘大師翻的是直譯,梵文本文的意思;鸠摩羅什翻的是意譯,沒有依照原文翻譯,但是他並沒翻錯,他翻的一心不亂。所以有人看到一心不亂太難了,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一心系念可以,凡夫可以做。為什麼說羅什大師沒翻錯?你看到這一句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在什麼時候?在你臨終那一念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先是佛光照你,佛光照你就是加持,就是慈悲加佑,把你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亂。佛光一照,把你功夫提升一倍,你的功夫只是成片,功夫成片,佛就能幫助你提升到一心不亂,是這麼個道理。既捨命已,其實這個地方就是捨身,身,我們講死了、斷氣了,他的靈隨佛眾會,這個眾就是無量聲聞、菩薩大眾,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他到極樂世界去了,真的往生了。

這個下面說得好,「經中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為淨宗之心髓」,念老這裡說得好,「因佛力加被,行人心始不亂」。這就說明羅什大師翻的沒錯,羅什大師翻的是從念佛人往生果位上說的,他往生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一心不亂。當然,往生人的行因千差萬別,這個令心不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才有這個效果。如果功夫沒有成片,那個往生真的要靠助念的幫助,沒有助念幫助,恐怕不可能往生。大家在他面前,在臨終那個時候念念都提醒他,別讓他走錯路。念念提醒這個功德很大,他才不會有妄念、錯的念頭出來,那就行了,那他真的品位就高了。所以臨終助念確實是有必要。

自己真有功夫,那就不必說了,像諦閒老和尚那個鍋漏匠他不需要,他就有真功夫。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這個不需要。他還邀了幾個人幫他助念,那是什麼?那是示現,做樣子給大家看。真瀟灑!原因經論上講得非常清楚,平常要放下,不放下不行,功夫就在放下。一般人放不下,原因都是對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搞清楚,事實真相清楚明了了那叫看破,看破就是真相搞清楚了,知道,這《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要記住,常常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起作用。我們眼見色、耳聞聲,起心動念了,這句話能夠及時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真能放下;如果提不起來,你一定是隨業流轉。隨業流轉是什麼?引起你的煩惱。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煩惱是什麼?引發你的七情五欲、貪瞋癡慢,把這個東西勾引出來,這就不好了。這個東西勾引出來,這叫造輪回業,你在搞六道輪回。如果時時刻刻提得起,你對於所有的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概不理會,不受它的干擾,你心裡面提起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一心不亂。平常有這個功夫,往生的時候有把握。把握從哪裡來的?把握是你不受這個世間的誘惑,曉得這個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你永遠保持了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保持著覺正淨,你保持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是保證自己決定得生淨土,臨終不需要助念,你會走得很自在、很瀟灑。

因佛力加被,行人心始不亂,於是十念相續,便得往生。故稱淨土為果教。」跟其他宗派不一樣,其他宗派是修因證果,淨宗直捷叫你得果報,真的是得不可思議的果報,這理上講得太清楚了。你看看,前面我們所讀下來的,五逆十惡、造作極重罪業的人,臨終地獄相現前,他害怕了。遇到有個善友提醒他趕緊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到之後,馬上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下去,這個時候他的心是真心,一點妄心都沒有。真心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雖然是一念十念往生,品位高。高在哪裡?他用真心。我們天天念佛,一天念幾萬聲,我們是妄心,念佛裡頭夾雜著妄念,還比不上他,往生品位他高過我們。這有道理,人家用真心,我們夾雜著妄念的心,比不上人家,他那個一念,我們十萬念抵不過人家一念。用心不一樣,果報不相同。

但是這個不容易,一生造作惡業的人,臨終地獄相現前,他能轉得過來嗎?有,是有這種人,太少了。那一轉過來可不得了,他就大幅度上升了,比一個平常念佛求生的人果位要高。因此,我們不能輕視造作罪業的人,說不定他往生的時候地位超過我,這是真的。我們也能夠聯想到,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發生?肯定是過去生中曾經修過淨土,生生世世他這個淨宗底蘊很厚,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全遇到惡緣,學壞了;臨終這個時候有人一提醒他,阿賴耶識宿世的善根引發起來了,他才能做得到,沒有宿世深厚的善根不可能。所以不是每一個作惡的人臨終都能回頭,那麼短的時間,這一剎那時間,真回頭了。我們中國古人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這是個作惡的人,一回頭是大好人,好人當中的好人,一般的好人都比不上他。這就是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可能的,不是比喻話。淨土確實是果教,「是他力法門」,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是易行道」,這個易行道是跟八萬四千法門來比較,淨宗是易行。「是普被萬類之慈航,均在是也」,這個均在是一句就是臨終捨報的時候,得彌陀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就指的是這一句。那我們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強烈的意願求生淨土,而對這個世間要冷淡,對世緣要非常冷淡,臨終才沒有障礙;對於世緣放不下,那是非常大的干擾力量。世緣是搞輪回的,強烈的往生的欲望那是生淨土的,是能不能往生決定的因素,要真信、要弘願、要大願求生。

《淨土大經解演義》406

https://cn.investing.com/indices/us-30-futur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