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與小李飛刀的開示

難得一身好本領 

情關始終闖不過

闖不過 柔情蜜意 亂揮刀劍無結果

流水滔滔斬不斷 情絲百結衝不破

刀鋒冷 熱情未冷 心底更是難過

無情刀 永不知錯 無緣份 祇嘆奈何

面對死不會驚怕 離別心悽楚

人生幾許失意 何必偏偏選中我

揮刀劍 斷盟約 相識註定成大錯

楞嚴經之摩登伽女的故事

《楞嚴經》的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或簡稱為《大佛頂首楞嚴經》,佛說該經的直接因緣為,阿難化緣時,遭摩登伽女之母以咒攝入淫室,戒體快要被毀壞時,佛陀令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將阿難與摩登伽女帶回。

阿難自恨道力未全,請佛宣說奢摩他、三摩提、禪那等諸佛如來得成菩提之最初方便。由此可見,摩登伽女是理解《楞嚴經》心要的關健性人物之一。

1.以《楞嚴經》和《摩登女經》為依據,敘述發生在阿難和摩登伽女之間的真實故事;

2.分析本故事給人們的啟示。

1. 摩登伽女的故事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主要依據《楞嚴經》、巴利文經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說摩登女經》之記錄整理而成。阿難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難三十相,由此可見阿難少年英俊,相貌莊嚴。而阿難陀的年輕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煩。

據《楞嚴經》第一卷記載,有次舉行大法會後,佛陀帶領許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養,阿難沒跟上,於是就單獨到舍衛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來到一個聚落,缽還是空的,阿難又熱又餓又渴。剛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兒打水,阿難走到井邊,這名女子抬起頭看見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發出讚歎:"多麼莊嚴的比丘啊!"一念之間,她心裡生起強烈的愛念。

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屬首陀羅種姓。依據印度的傳統,首陀羅種姓的人為四種姓中最下階級賤民,以清掃街路為業,他們既無權誦經、祭祀,不能與四種姓中的其餘三個種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將水、飯食等物親自拿其它三種姓的人。所以當阿難向摩登伽女要水時,摩登伽女猶豫不決,不敢把水供養給阿難。阿難知其原因,安慰她道,"佛陀教導四種姓平等,你雖屬首陀羅種姓,但一樣可以供養比丘飯食。"摩登伽女聽後萬份高興,歡歡喜喜地將水倒入阿難缽中,並瞪著大眼注視著阿難,直到他離開。

摩登伽女回家後,便得了想思病,整日思念阿難,飯食無味,從此失去了人生的樂趣,終日不是憂鬱,就是沈思。眼看著花一樣的嬌容日見消瘦,她的母親放心不下,再三盤問她究竟有什麼心事折磨她。摩登伽女最後才告訴母親她的心思,母親設法讓她嫁給阿難。母親知道比丘是神聖不可犯的,女兒這種愛戀之心,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是女兒死求活求,一心只愛這位比丘。

母親愛女心切,只好硬著頭皮來找阿難,並說,"我的女兒對你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我願將女兒許配給你為妻。"阿難說,"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摩登伽女的母親哀求阿難說,"你若不取我女兒,她便會自殺,懇請你求我女兒一命。"阿難十分為難地說,"我隨佛出家,身為比丘,不可結婚生子。

"摩登伽女的母親回來後將情況如實向摩登伽女說明,並勸說女兒死了這條心。可摩登伽女不甘心,哭著對母親說,"我若不能成為阿難的妻子,便會死去。母親有大神力,可以求我。"母親答道,"天下之道力,無有人能勝過佛與阿羅漢。"摩登伽女說,"母親可以念符咒使阿難迷惑,天黑後不許他出門,然後我們便可以成夫妻了。"

摩登伽女的母親無奈之下,當阿難再次來到她家門口托缽化緣時,她便用邪術迷使阿難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進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來誘惑阿難。阿難心知不妙,不肯依從。摩登伽女的母親大怒,在門前點燃一堆火,拉著阿難的衣服威脅說,"你再不順從,便將你投入大火燒死。"阿難心中有苦難言,悔恨平時不用功,危難之時力不從心。

阿難危難之時,一心念佛,道交感應,佛陀心知阿難受難,趕緊派遣文殊菩薩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難,並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嚴咒。此時,阿難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內,在即將破戒時,忽然間清醒過來,馬上離開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見阿難忽然離她而去,心中非常難過,來到寺前等阿難。

阿難外出托缽,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後面;阿難嚇得不敢出門,摩登伽女便在門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見不到阿難,便無所適從,大哭而歸。

阿難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向佛求救。佛陀問摩登伽女,"你如此苦苦追阿難,為什麼呢?"摩登伽女回答道,"阿難無妻,而我無夫,我和阿難正好可以結為夫妻,請佛慈悲成全我們的好事。"佛說:"你真的很愛阿難?"摩登伽女說:"我真的非常愛他。"佛說,"阿難沒有頭髮,妳若肯剃除秀髮,妳和他一樣了,我才可以讓阿難取妳為妻。摩登伽女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阿難,我什麼都可以做。"佛陀說,"那麼回家告訴你母親,剃髮後再回來。"

摩登伽女回家後,請求母親為她剃除秀髮。摩登伽女的母親非常傷心地說,"女兒的頭髮猶如孔雀的羽毛,理應小心保護才對。你美若天仙,國中英俊男子那麼多,我一定能幫女兒找一個如意的郎君,又何必苦苦的要嫁給一個沙門呢?"摩登伽女回答說,"我生為阿難的人,死為阿難的鬼。今生我非阿難不嫁。"摩登伽女的母親一邊流淚,一邊替女兒剃下秀髮。

摩登伽女剃光頭髮後,高高興興地來到佛面前說,"我已落髮,請佛陀履行您的諾言。"佛陀問摩登伽女,"你愛阿難什麼呢?"摩登伽女答道,"我愛阿難明亮的眼睛,我愛阿難英俊的鼻子,我愛阿難迷人的耳朵,我愛阿難甜美的聲音,我愛阿難高雅的步伐,我愛阿難的一切。

佛陀問,"阿難眼中的眼淚不淨,鼻中的痰不淨,口中的唾液不淨,耳中的耳垢不淨,身內的屎尿骯髒不淨。婚後行不淨污穢,生子後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觀之,阿難的身體有何值得愛的?"

為了進一步引導摩登伽女領悟不淨觀,佛陀叫人把阿難的洗澡水端出來,問她:"你既然那麼愛阿難,這盆水是阿難的洗澡水,你就將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嚇了一跳說:"佛陀,你是大慈悲者,這麼髒的水為何叫我喝呢?"

佛說:"每個人的身體原本就是這麼髒的,現在阿難健康時你就已經嫌髒了,那他將來老死敗壞時,你又將作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聽了佛的話,忽能觀察人身的不淨,再也愛不起來─原來阿難的身體一樣這麼髒,那還有什麼可以愛的?從此愛念、貪念都消除了,頓然開悟,真的出了家,證了初果。

在《摩登伽女的啟示》一文的第一部分中,我們講述了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這則故事給我們如下啟示。

1. 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緣

佛陀告知諸比丘,摩登伽女對阿難一見鍾情,死心塌地,單從現世因果來講,摩登伽女是瘋子,阿難是傻子,看起來毫無道理。但從三世因果來說,確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難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賓,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們倆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見鍾情,非常親切,顯得與眾不同,難分難解。

佛陀在告誡人們人身難得時說,"吾從無數劫,往來生死道,捨身復受身,不離胞胎法。計我所經歷,記一不記餘。純作白狗身,積骨億須彌。以利針地種,無不值我體,何況雜色狗?其數不可量。

"儘管人生難得,但三大阿僧祇劫中,做人的機會也不少,我們在座的大家曾經不知做了多少次人家的媳婦、丈夫、兄弟與姐妹。今生若有緣相見,自然感到份外親切。首先見到的可能又成就了另一段夫妻因緣。因此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因此今生最終能成眷屬,實在不容易,理應珍惜。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但人這一輩子,有機緣見到前世親人、甚至是多世夫妻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少,所以不少人見到某些人時有相見恨晚之感覺,道理就在於此!有些人可能在今生今世會遇到很多前世有緣份之人,但作為一個有教養之文明人,總不能見一個愛一個,以免造孽。否則今世會煩惱無窮,苦海無邊,來世還要受苦,實在是不聰明之極!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

也許有人會問,今生為人,若遇不到有緣之人,那會怎樣?若遇不到有緣之人,也許會獨身、或者出家,所以當今獨身之人也不少,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若無緣,即使勉強結成眷屬,在一般情況下,婚姻也不會快樂。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三個啟示。

如何才能化解這種不愉快的結局呢?對婚姻不圓滿的夫妻來說,兩方首先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勇敢地面對存在的問題,傾心相談,然後雙方都要加倍努力,珍惜、關心、尊重對方,兩方不融洽的關係就一定能得到改善。其次對於那些仍然沒有找到理想對象的人來說,若想儘早結束獨身的生涯,就要廣結善緣。餵麻雀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問題。

唐朝時弟兄兩一起出家,師兄老實木訥,不會講法,但講法時聽眾很多;而師弟自幼聰明好學,精通經教,善於說話,但講法時無人來聽他講法。師弟感到非常迷茫。於是便去問一位有道高僧。這位高僧開導他說,"聽你師兄講法的人多,那是因為他前世結了很多善緣;聽你講法的人少,那是因為你前世結的善緣少。"這位師弟請教說,"那麼,今世怎樣才能多結善緣呢?"高僧說,"若要快,從現在開始,你每天多餵麻雀就可以了。"聽了高僧的開導,師弟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餵麻雀。

二十年後,師弟再次升座講法,有幾千人來來聽他講法,而且都是年青人,二十歲左右。高僧開導說,"這些年青人都是你餵過的麻雀轉世投胎而來,所以來護你的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無緣,只要今世廣結善緣,就一定能遇到有緣人,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四個啟示。

2. 愛欲為生死之根本

在八萬四千種煩惱中,以貪瞋痴為其首,稱之為三毒;在三毒中,而貪欲又為三毒之首,而貪欲中愛欲最難斷!當我們接解事物時,由於人類無始以來的無明,一念妄動而產生三種感受:喜歡、不喜歡和捨受。當我們喜歡一件事物時,接著下來的一種思維就是想據為己有,貪心自然而產生。貪心生起之後,我們本來清淨之心就被貪念污染而成為貪心,自私自利之心便隨之而產生了。

這使得一個人的思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的思維再也無法客觀了,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私利為半徑劃圓。我們為自己築起了一道牆,牆內是對他有益的事或人,可是,牆外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現實的世界。由於我們的心受到貪的污染,這對我們觀點的形成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制約我們的視野,制約了我們自由觀察客觀世界的能力,我們眼中的世界從此再也不是客觀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並且帶有強烈的個人意識色彩。

我們本能地希望看到或聽到牆內對我們有利的事或人,我們無視牆外和我們無關或對我們無益的客觀世界。所以說,這時我們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再也不是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即只有牆內的狹隘世界,而對牆外廣闊的空間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時我們真的成了井底之蛙,看問題時非常片面。若是色迷心竅,往往使人迷失心智,走向極端,幹出非常荒唐之事。

同樣,摩登伽女見到阿難後,便如同吃了迷魂藥。為了嫁給阿難,不惜把自己心愛的頭髮都剃掉。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為情所苦,幹出很多傻事,甚至心甘情願地結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見,愛慾能讓人滯迷到何等的程度!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五個啟示。
佛陀因此告誡阿難: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迷戀愛慾不僅給今生帶來無限的苦惱,而且又有來世報。《楞嚴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脫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由此可見,愛欲是痛苦、生死之根本。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六個啟示。

http://jeise.pixnet.net/blog/post/45029751-%E4%BD%9B%E9%99%80%E5%91%8A%E7%9F%A5%EF%BC%9A%E7%94%B7%E5%A5%B3%E4%B9%8B%E6%83%85%E7%9A%86%E6%9C%89%E5%89%8D%E4%B8%96%E5%9B%A0%E7%B7%A3%E7%9A%84%E5%85%AB%E5%80%8B%E5%95%9F%E7%A4%B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