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244_462934467061628_1694198708_n.jpg

不要跳針重播悔恨與煩惱

俗諺道:「養身在動,養心在靜。」而中醫也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為天生本有,七情適度的恬靜心境可養性,但若長期或過度超越人體能承受的限度,則會影響氣血調節與內臟功能。特別是負面情緒過度累積,如未能定期清理,就像是心靈的垃圾堆積,長期積聚則發酵為傷身的毒素。許多朋友都知道腸道排毒的重要性,擔心體內毒素造成身體的負擔,卻容易忽略也要時時為心靈清理打掃,居住者才會健康。

長期焦慮,加速腫瘤生長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心理狀態與健康的影響,根據德巴博士(Firdaus S. Dhabhar)與其研究團隊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中的一項研究,長期沮喪和焦慮會加速腫瘤的生長速度。

研究中將實驗小鼠依其性狀分為高焦慮與低焦慮兩組,連續10週、每週照射3次紫外線UVB。結果發現,長期壓力負荷較重的高焦慮小鼠免疫力較低,對皮膚癌更無抵抗力,其腫瘤生長平均數比低焦慮小鼠來得高。這也意味著,有焦慮傾向的性格再加上高壓環境,不僅是身心健康的殺手,其腫瘤發生率、甚至致死率都會偏高。

此外,也有許多研究證明反覆且持續出現的不良情緒,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百病生於鬱,如未能適時適度為情緒排毒,很容易會陷入「反芻思考」(rumination)的漩渦中,不斷反芻地緊抓住負面心念不放,讓自己困於痛苦的思緒或回憶中,跳針式地悔恨過去或煩惱未來。彷彿一再重複播放不愉快的電影情節,卻未能正向思考如何改善現況,只會為自己帶來無助與挫敗感。生活中負面意念的來去總難免,如何調適面對的心態則是轉念的關鍵。除了可以採用靜坐、運動外,向人傾訴、寫寫日記、走向戶外,做些令自己開心的活動,都是可以跳脫負面思維框架的好方法。重要的是,以正向積極的態度思考如何改善問題,當陽光進入心靈的空間時,陰影也就不復存在了,千萬不要因壓抑情緒而讓自己成為壓力燜燒鍋。

沒有小確幸,人生是乾巴巴的沙漠
養生首務在養心,情志失衡是許多疾病的成因。《黃帝內經》也說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其恬淡不僅是指知足少慾、自在淡泊的平常心,也點出情緒安定的重要性。一個人凡事不計較,心態平和則正氣內存,身心安頓則能養心神,自然可真氣充盈,疾病無從而生。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2072016.02.01作者 楊定一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10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