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謙虛受益,滿盈招損。」人生難得糊塗,只因想要生活自在一些;我雖然沒有像六祖慧能大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樣高的境界,可是少一點牽掛總是好的。自己所擁有的,不論是權勢、名利、眷屬等等,雖有而不要患得患失;這樣就能活得愉快一些、自在一些。

過去,我常為「為什麼好人總是被欺侮?」、「為什麼好心總是沒好報?」等等修行與生活衝突的迷思而內心感慨不已。還有在種種教義衝突的時代中,如何找到生命的平衡點呢?怎樣修行最自在?

後來,我漸漸了解什麼是「多情卻似總無情」、「情到濃時情轉薄」,也漸漸感悟到世人心險,好機巧之事。雖然,經驗告訴我們,熟諳人情世故一直高居做人做事排行榜的冠軍,然而我們仍能嘗試從不同角度,詮釋屬於自己的那份成熟與優雅。

然而,在這個似是而非的時代裡,自覺的燈總是要亮的,即使微弱,仍然渴望,渴望在思想、心靈上尋找讓生命安頓的出口。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當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無所謂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能攀上人生的顛峰。 

「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心中什麼都擺下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悟。這就是《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這才能心無罣礙,無罣礙就是心中無一物,才是真正的悟境現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