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對人說話要留有餘地,待人不能把心全部交給別人。比喻待人要保持安全距離,謹言慎行。

「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怕人懷兩樣心」,老虎可怕,長了三張嘴的老虎更是兇猛,但是真正可怕的是虛偽的人,懷有陰陽兩樣心。俗語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形的敵人或是明刀明槍,並不算太可怕,反而是看不見的貪瞋痴、邪見、偏激、傲慢……,才是真正可怕的敵人!防人容易,防杜自己潛意識的欲念才難。 

「逢人且說三分話」,老於世故的人,都懂得說話謹慎,不把話說得太滿,尤其在一切都還沒有實現之前,不要輕易曝光,以免樹大招風,後果難以收拾。與人相處交往,「未可全拋一片心」,倒不是說我們對別人不必真誠,最主要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個無奇不有的社會上,有人表面與你非常親近、友愛,一腔甜言蜜語非常動聽,其實心裡懷著鬼胎,你救度不了他,只好節省力氣,把心力奉獻給更需要救度的溺者! 

在現今社會中,修養自己的真心、誠心、慈心與愛心的同時,也要有防範別人的假心、偽心、害心與恨心的保護措施,才能自在安然地面對人群。

佛教中的防範未然,也是進德修業的一項重點,防他人的惡心惡念,更要提防己身的惡意惡行,才是符合潮流,符合佛法的身心環保。 

「逢人只話三分話」,還有七分話,不必對人說出,你也許以為君子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何必只說三分話呢?
老於世故的人,的確只話三分話,你一定認為他們是狡滑,是不誠實。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如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不為少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交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所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嗎?
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是屬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卻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偏高談闊論,輕言更易招禍呢!

所以,對無深交之人只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於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
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老於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對人言,是另一問題,他的只說三分話,是不必說,不該說的關係,絶不是不誠實,絶不是狡猾。
說話本就有三種限制,一是對象,二是時間,三是地點,也許只有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對著恰當的對象,才可以毫無保留的把話說出來,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這麼多「恰當」趕在一起的情況並不多,更多的時候是得其人而不得其時、不得其地,或者得其時而不得其人等等, 這樣看來,「有時只說三分話」的確是智者的經驗。
 

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貪念與妄想太多。 
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3、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好自己,不要管別人。 
5、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養又如何? 自己又懂得多少人生? 
7、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
   福報夠的人,應該是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8、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給你有逆修上進,益增智慧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