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蜜(1).jpg

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多是指十種菩薩行,十種到達涅槃彼岸的行持。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善巧方便、願、力、智慧。也就是六波羅蜜再加上另外四種,這四種是助,輔助前面六度得以成就的輔助的行為。比如方便波羅蜜是幫助佈施、持戒、忍辱的這麼一個行持,願波羅蜜是輔助精進波羅蜜的成就,力波羅蜜是輔助禪定波羅蜜的成就,智波羅蜜是輔助般若波羅蜜的成就。

佈施波羅蜜多

  佈施的種類很多,佛教中有用財物,也有用知識,甚至還有用生命來佈施的,但核心精神是用給予來代替索取。

  因為人有動物性,動物性最基本的體現就是維持自身,即一切活動圍繞自己生命的存在、延續而展開。而佈施是要突破人類自身的動物性,突破一直以來以維持自身生存為主軸的生活模式,更多的是給予。

  星雲大師所講的四給,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是對佈施概念最好的現代詮釋。中華文化裡的樂善好施,就類似佈施波羅蜜多。

持戒波羅蜜多

  很多人對持戒存有誤會,一談到戒律,佛教界以外的人首先會想到清規戒律,對人身心的束縛和捆綁。

  其實,戒律在梵文裡是sila,漢語中譯為屍羅,在梵文中最根本的意思相當於漢語裡的品德”“德性,指個人品德,或指一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所形成的良善的風俗習慣,這是這個詞語最基本的意思。當然也有特殊群體,如修道的人,他們更加側重品德的培養,這在漢語中叫戒律

  所以還原其本意,戒律的意思就很清楚,它是強調人德性的修養,而中華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對個人修養最強調的就是德性。

忍辱波羅蜜多

  忍辱波羅蜜,梵文是ksanti。我們普通人對忍辱也或多或少存在誤會,認為它就是指逆來順受,在遭遇強大外在壓迫時不去反抗,認為忍辱就是忍的意思。當然這個詞也有這層意思,但是最根本的是指人在精神上、思想上對現狀的深刻體認。

  只有體認到目前的境遇之後,你才會有機會想辦法來改變環境。因此是認可的意思,人們在精神上對環境產生認可,有了認可之後,人的心靈和生命便會變得柔軟。如果人們對外界的自然環境,或者對社會性的壓力,採取強硬對抗以硬碰硬的態度,生命就很容易摧折。

  菩薩忍辱的這種修養有點像中國人講的以柔克剛、柔弱勝剛強。通過深切體認現實環境,讓生命變得柔軟,讓生命凝聚新的能量,這才應該是忍辱波羅蜜所要表達的意思。

精進波羅蜜多

  精進,梵文裡叫virya。大乘菩薩的修行,有個綱領:是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這是大乘佛教賦予精進的意思。未生的惡,努力不要生成,已生的惡要努力斷除;未生的善,要努力生起,已生的善要努力增長。這是精進的意思,不僅僅指奮鬥不止。

  所以精進所表達的是一種善的努力,德性的實踐,跟邪惡勢力、心靈中乃至生命中不好的東西作鬥爭。所以這兩種意思結合起來叫精進,與中國《易經》裡所講的君子自強不息,意思很接近。

禪那波羅蜜多

  禪那,梵文裡叫(dhyana)。通常,人們的思維和心理狀態是散亂的,而散亂之心很難體認真理,也很難發起好的持續性的思想意願,而菩薩的這種修養講究思維集中和專注。禪那不是表示什麼都不想的狀態,而是訓練專注的思考,清晰的覺知。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是佛教中所講很特殊的一種智慧。大乘佛教講的般若,最重要的就是指空性智。它主要是指對緣起的深刻認識,認識到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沒有自體,一切都在條件當中,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這種體認叫般若。

  這種般若非常重要,大乘經典將它比喻為佛母,即佛的母親。佛有身體的母親,也有智慧生命的母親,那就是空性智,即般若有了般若的人就能比較快地放下,沒有般若則很難放下,事情總是縈繞於心,有了般若後,對事情的體認就會不一樣,這就是般若智慧。

方便波羅蜜多

  方便波羅蜜這是對於度化眾生而言,你攝化眾生要有方法,要有善巧,要應眾生的根機來讓他能夠接受,讓他能夠修行,抑惡揚善,這是方便波羅蜜。所以大乘佛法說,一個菩薩沒有方便是度不了眾生的。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給我們示現方便。如果眾生一來,你就給他講,一切法皆空,夢幻泡影,這眾生一聽就害怕了,都空了那我怎麼辦呢?那你得要方便,他肯定一來就得要求財、求官、求子女、求找個好物件,這些你不要拒絕,你就先滿足他這些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這就是方便。

願波羅蜜多

  當你做一個事情,你得要有願,你就專心致志來做這個事情。在做這個事情當中,你得到了快樂,你有興趣,這是你這整個的生命,這個很重要。現在世間人,比如他上大學,上研究生,他並不是他的興趣愛好,他就是為了一個飯碗,而為了飯碗跟他的興趣愛好不一致,幹得很難受。所以他就感覺不到生命的樂趣。現在很多人我看他選專業,就選一個賺錢的專業,實際上跟他的興趣不對頭,所以他這個願也不會成就。所以菩薩發願,他是專心致志,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就不會退轉,叫願波羅蜜。

力波羅蜜多

  力波羅蜜多,力量的力。這種力能夠不被其他的力量所屈服,他能夠占主導地位,幹這個事情要有意志力,不屈不撓,堅持到底。這個力又分為思擇力和修習力,你有智慧思惟選擇的能力,這很重要,就是你得要有眼光,你不能走錯路,選擇法門一定要有擇法眼,選的是正法,走的是條正路。如果你這個思惟選擇的力量沒有,懵懵懂懂,本來你是想到南邊去的,你忽然往北面走了。雖然你的車很高檔,開得很快,隨著你車開得越快,離你的目標就越遠。所以他得要有思惟選擇能力。選擇好目標,然後你得要有修習力,就是現在講的你的執行力很強,目標定了你就猛撲目標,快速地到達。

智波羅蜜多

  智,梵文裡稱jnana,這個梵文詞很特殊,跟我們通常所講的智慧是不一樣的。到jnana這裡,即表示前面講的菩薩的所有波羅蜜多,最後完全達到一種圓滿的狀態。

  所以最後菩薩不僅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也能認識萬事萬物的自相,善於認識人群的意願,獲得最圓滿的知識,徹底轉識成智,實現生命品質的全面突破,這種狀態就叫智波羅蜜多

  十個波羅蜜多,沒有一個波羅蜜多是消極頹廢的,所有的波羅蜜多都是努力自度度他,努力提升自己提升別人,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以幫助他人作為更高的訓練。所以菩薩的修行是以利他為導向的。菩薩的學修目標是:成就自己最圓滿的人生,幫助他人成就最圓滿的人生,實現生命福德圓滿,讓整個世界變成人間淨土

https://www.liaotuo.com/foxue/changshi/19367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