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jpg

會得「緣起法」,明白一切經。

善男子!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常樂我淨,不作不生,煩惱因緣故不可見,當知是人謗佛法僧。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無佛性, 猶如兔角,從方便生,本無今有,已有還無,當知是人謗佛法僧。若有說言:眾生佛性,非有如虛空,非無如兔角。何以故?虛空常故,兔角無故,是故得言亦有亦無。有故破兔角,無故破虛空,如是說者,不謗三寶。——涅槃經.迦葉菩薩品

佛性,是一個覺悟者對事物或事物體性的認識。它和法性、法身、空性等基本是同一概念。一般而言,佛性是對有情事物體性的說法,法性是對無情事物體性的說法,法身是對有情無情事物體性的說法,空性是對一切事物體性性狀的直接描述。

大眾對事物體性的認識,不外乎兩種:要麼有,就像牛有角一樣,要麼無,就像兔無角一樣。那個有是真實的有,那個無是真實的無。但覺悟者對事物體性的認識不是這樣。說事物有體,但它不是我們認為的那種有,說事物無體,又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的無。

事物既不是有實實在在的體,但也不是完全什麼都沒有。也不能說事物既有體又沒體,也不能說不是沒有也不是有,這些說法壓根兒都是從大眾對事物體性有無的認識中出發的(自性見)。而覺悟者對事物體性的認識,壓根兒就和這沒有一點關係。

要瞭解覺悟者對事物體性的認識,深入瞭解緣起法。若能完全、真正瞭解一切法,便會瞭解佛性、法性、法身、空性等這一類的概念。

我見佛性了了在眼前,如看見手中的杯子或蓮花。但它有,不是和你認為一樣的有,無不是和你認為一樣的無。佛性或法性或法身或空性,它不是有,不是無,不是即有即無,不是非有非無,這些壓根兒都是戲論,從自性見出發的思考、推論或拓延。諸佛對事物體性的認識——或說佛性,或說法性,或說法身,或說空性,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要想瞭解或佛性,或法性,或法身,或空性的概念,找一眼前存在的事物,例如汽車、電腦、玫瑰花、機器人或人體等事物去觀察,從緣起法的角度觀察,便可陡然明白諸佛所說的這些概念的含義。觀察緣起和合之法,是弄明白佛性、法性、空性或法身這樣概念的正確途徑。要想除有關佛性或法性、空性的疑,從去對事物緣起和合本質的觀察中去瞭解,而不是從語言文字或思考中去瞭解。

不要試圖去瞭解我的文字,去按照我的文字所說的去觀察。我的文字猶如指向玫瑰花的手指,不要看那手指、研究那手指,應向手指所指的方向——玫瑰花看去。佛性、法性、空性等,是對事物緣起和合之體的一種說法。它沒有什麼神秘或秘密,一旦你瞭解它,它清楚明白就像陽光下的玫瑰花瓣一樣清晰鮮明。

一些經文對佛性或法性、法身的描述有些繞,你可不必去理會它,找一現前存在的事物,從緣起和合的角度去觀察,觀察著觀察著,你突然就明白了。佛性、法性、空性等原來並不神秘,只是事物存在的一種實際狀態而已。它們是你自己的狀態,也是萬物存在的狀態。那個狀態不是能用有無或有無的推演(既有既無、非有非無)所能描述的。一切有關有無的說法都是戲論,當你明白了緣起法——事物存在的狀態——佛性、法性或空性等時。

當你真正明白了緣起法,那立即消失了對立的概念,你體會到萬法無自性,同歸法性大海,就像浪花不再有獨立的自身,同時歸還于大海一樣。佛性、法性、空性等不含攝事物,它使一切被含攝者同時變成無所含攝,變成含攝本身。

去觀察一切緣起法之和合的現象,從中明白諸佛所說一切法。一切法,緣起,和合,無自性,但不是無,亦不是有,遠離一切有無諸戲論。會得緣起法,明白金剛經,明白涅槃經,明白三藏十二部一切諸佛所說經。

南無阿彌陀佛,一念行者合十。

http://www.hahaha365.com/thread-41669-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