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八識成四智說明圖表04.jpg

轉識成智一定要修性理心法

萬有世間之一切諸法,皆是生滅滅生地不停輪轉,猶如虛空中之幻化一樣倏有還無。如果離開了生滅之作用,便如虛空,一無所有。當幻化之作用和現象顯在空中之時,便不是「無」;當幻化之現象與作用消逝了以後,便不再是「有」。智者了知此中「體」、「相」和「用」之原因,自已便解脫塵累,常覺不昧;既不執著一切世間是決定的「有」,也不執著於絕對的「無」。而且悲憫世間一切眾生之愚迷,生起大慈悲之心願,乃在一切世間隨類顯現說法度世,拔濟眾苦。

一切諸法生滅無常,猶如夢幻,這一切都是從心意識所變變現,如果離開了心意識,便一無所有矣。智者了知它是在「相」和「用」之顯現上,形成了幻有。但在自體上卻都無自性,本自了不可得也。因此能常應常靜,悲憫世間之愚迷,生起大慈大悲之心願,而來教化濟度世間。

萬有世間之一切諸法的存在,都如夢幻似的生生滅滅;在生生滅滅之現象中,如果說它是斷滅的「無」,但它卻有相續之作用。如果說它是恆常的「有」,但它卻又是生滅無常。智者了知一切諸法,既不是決定的「有」,也不是絕對的「無」,因此能常應常靜,悲憫世間之愚迷,生起大慈大悲之心願,而來教化濟度世間。

佛,覺者,乃是大智慧之解脫者,他已經了證「人無我」和「法無我」。自覺內證一切之煩惱障與智障(所知),都因為妄想分別而生。這些分別之妄想心,猶如火光中之煙燄和光影,它之自性卻是本來無相,了然清靜。故煩惱和智慧,同樣皆無自性,而本自了然清淨,佛達此大覺故能常應常靜,生起大慈大悲心願,而來教化濟度世間。

一切諸法,本來就空無自性,既無生死可了,也並無另一涅槃寂滅之境界可得。既沒有一個住在涅槃寂滅境界中的佛,也沒有一個佛往來於涅槃之境中。在本來清淨之真如中,既沒有一個所覺境界,也沒有一個能覺之本體。如果執著佛之境界是有是無,也就與執著有一涅槃之可入可出一樣,仍然還是法執因此必須要遠離能覺、所覺二邊,了無所住,才是佛法正覺之真實內義。也方能常應常靜,興起大慈悲願,教化濟度在世間眾生。

佛從本性清淨寂默中靜觀萬法,得證遠離生滅之作用,不取一法,也不捨一法。祇得性自如如,這便是即離塵垢,遠離韁縛之解脫法門。若能解脫生滅,還歸寂滅清淨,便無古往今來之法執,由此而解脫十方空間,三世時際之束縛,以證畢竟寂靜,故能常應常靜,生起大慈悲願而來教化濟度世間眾生。

常應常靜最主要之道理,乃指出佛已經在無生滅之境界中證得解脫,在自性清淨寂滅中得到大智慧。但為了濟度世間一切眾生出離苦海,仍然興起同體之大悲,無緣之大慈心,但它所悲的是什麼?是悲眾生之愚迷。其實既非實「有」人和法之可悲,也非絕對的「無」人和法之不可悲。祇是悲其所悲,應無所住而已。故知大乘了義之佛法,以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濟度世間,方是主要之內涵精神。白陽弟子,由此可了悟性理真傳之實相與彌勒慈尊收圓九六大開龍華會之佛心。故白陽弟子以彌勒眷屬自居,必需體會理天大道之常應常靜義,自覺覺他,如此自無以法相爭,以理自障之魔考,或囚是非或輪互磨之苦境。而以平等、包融、光明、慈悲而教化眾生而代天普度收圓矣!

常應常靜雖為興慈行悲辦道行道之指針,但修子往往以意識為憑而不自知,故再略言轉識成智以明修心也。唯識之宗指出修子轉識為智之法,阿賴耶識有染、淨兩種子。染法種子自能生染法,淨法種子自能生淨法。阿賴耶識能生諸法,諸法還生阿賴耶識。人雖由知識上可知諸法唯識,而實際上仍多執法為實有。因我、法二執,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故需用修行方法,方能悟人唯識。依何修行方能悟入唯識。云:有五階段也。

(一)資糧位階段:修行者僅對唯識之義,能深信解而已,尚不能伏除「能取」與「所取」。因有「能取」、「所取」故生煩惱與所知二障。有「能取」而執之以為實義,即生煩惱障,有「所取」而執之以為實法,即生所知障。

(二)加行位階段:修行者知道既無實境,離能取識,寧有實識,離所取境。但「所取」「能取」仍然因而相對待。於是「發上如實智,印二取空,立世第一法」。此如實智者,即對於諸法有「如實」之知識也。然此世第一法,亦只為「世」第一法,同修行者於此,猶以為有空相,猶於現前安立少物。故謂似「唯識真勝義性」。依現在哲學術語說之,此境地仍有主觀與客觀之區別念。對於「唯識真勝義性」,仍只可認為「知」之,而不可謂為「住」之。

(三)通達位階段:修行者至此則實住「唯識真勝義性」,而證真如矣,此於修行大端已得,唯尚須加以修治琢磨之功耳!

(四)修習位階段:修行者至此,即已至修行之最後結果。

(五)究竟位階段:此者八識(眼、身、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皆轉為智,此時識皆為無漏識。無漏識能變,諸種佛身佛上為其所變。識中本有「有漏」、「無漏」,即染法、淨法二類種子。佛身佛土,即依無漏種子而成一世界。

在轉識成智時,人對一一種子,皆無所執著分別,亦即一一皆如其所如,而互不為礙,相望如透明。此時之第八識,即轉成純淨圓照之「大圓鏡智」;第七識之執我者,今則化為視一切我與非我平等者,亦即轉為「平等性智」。而第六識,則因一切隨煩惱種子,及第七識之根本無明與根本煩惱種子悉皆化除,因第七識之我與非我之分別所生之意識上之我與非我之分別心已不起,於是此意識即成善妙觀察一切法之自相共相,而無執之「妙觀察智」。而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因無一切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之煩惱種子而來之染汙障礙,亦即成為善能辦其願力所應作之事,如眼識成辦見色,耳識成辦聽聲之「成所作智」。

轉識成智乃由修習性理真傳,由種種實際之捨染取淨之修行工夫,去除第七識之根本無明(人、我、法執),而如實了知阿賴耶識中本來涵藏之全法界種子。若無明既破,法界(性理真傳)被如實了悟,即一切法界諸法種子,亦皆為轉潛為現,而即皆為現行,皆為現成、現在、現見之現量所攝之境,一無擾亂,而真正之如其所如之還本返元、登理天、面無生、超生了死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