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甚麼是佛教的智慧? 1/4
  佛教的智慧與世俗的聰明不同 
  世俗所講的聰明是知識的積累﹐博學多聞,各種技巧﹑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如電腦技能﹑工程技能﹑會計技能﹑通訊技能等都是。 

  佛教所講的智慧叫做般若,它是梵文prajna的音譯。佛教所講的智慧,是對宇宙人生的洞察與認識,換句話說,就是對自我和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洞察﹐所以它可以使我們得到解脫,獲得涅槃。從這個意義上講,佛教的般若與解脫同等。根據《大智度論》解釋,般若的意思是無上智慧無比智慧聖深智慧,無有勝者。它是通過修習八正道,六波羅密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也是修習四禪八定而得來的直覺的智慧,明照法界,洞達真理的智慧。世界的聰明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了局部,沒有看到整體,而有般若的人能看到一切事物的整體。所以它不同於世間的世智聰敏,超出了世間所講的聰慧。所以古代的大德在譯經的時候就沒有把它譯成中文,而是保持了原來的梵文發音。 
  古代在譯經的時候有五不翻,其中一條就是意義殊勝故而不翻,換句話說,由於它的意義深刻,而且殊勝,無法用中文來表達,如果勉強譯出來,那就會失去它所包含的殊勝意義,因此不翻。這樣的詞彙很多,如涅槃波羅密三藐三菩提等等。般若本是智慧的意思,但為了保持其殊勝的意義,故沒有譯成中文。 
  我們平常所說的聰明是一種分別的能力,是一種理解的能力﹐是一種認識的能力﹐它可以是好的善的,也可以是不好的惡的。譬如我們應用科學創造了電話﹑電視﹑電腦﹑電影﹑飛機等等許多有利的東西,它不僅給人們帶來享受,而更重要的是給人帶來了方便,提高了人的生活水準。過去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來回的路上就走了四五年,而且是冒著生命危險。但是今天,我們到比印度遠幾倍的英國,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到了,而且生命危險很小﹐可以說沒有生命危險。但是科學也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的危機,如核武器的發明,原子彈﹑氫氣彈﹑導彈,還有甚麼飛毛腿等等,都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因為在幾小時之內,原子彈就可以毀滅整個地球。 
  佛教所講的般若是以戒,也就是倫理道德為基礎,然後通過修習禪定而得來的無分別智。所以佛教講的般若是有利而無害的。因為,般若中包括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等菩薩思想與精神。有般若的人視一切眾生,包括動物在內,平等無二,看到他人受苦,他會以般若之智去解除他的痛苦。其實這種精神早在原始佛教就有了。 
  所以從這個義意上講,佛教所講的戒定慧三學,如香爐的三隻腳一樣,一個也不可確少。而且戒定慧三學是要同時修的,而不是一個一個的去修。因此三學是一體的,戒學中有定學與慧學,定學中有戒學與慧學,慧學中又有戒學與定學。就拿戒學來說吧,當我們修學戒的時候,不能以散亂心去學,要一心一意地去學才有所成,這就包括了定學。在學戒持戒的時候,我們又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地去學,要有智慧,這就包括了慧學。在印度古代,有人認為牛一樣吃草,就可以獲得解脫。這就是一種錯誤的持戒,佛陀曾批評道:這樣的人來生轉牛。” 
般若智慧的重要性 
  修學佛法的人,目的是成佛,成佛需要兩種資糧,一是智慧,二是福德。佛經裡講佛法如大海,唯智能入。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未成道之前叫喬答摩.悉達多,悉達多的母親是摩耶夫人,大眾知道佛陀的母親是誰嗎?就是般若。所以《大智度論》中講,般若波羅密是諸佛之母,一切諸佛,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和須陀洹皆從般若波羅密生。這裡,般若是智慧,波羅密是到彼岸,所以,般若波羅密就是由智慧而到達彼岸,也就由智慧而得解脫。因為慧是斷惑證真智慧可以使我們看到世間萬物的真相,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即無實體的真相。佛在經中曾講了一個比喻,學佛的人如果沒有智慧,就像盲人進入寶山,只能空手而歸。可見智慧在佛教中所佔的重要地位。那麼有人一定會問,沒有智慧的人就不能學佛了?從佛教的意義上講,只有證道成佛的人才算是有了般若波羅密智,證得了慧眼,普通的人都沒有這種智慧。那麼如何才能獲得這種大智慧呢?這就要修慧。 
  平常我們一樣的生活,但是當我們生活中有了般若,我們的生活就不同了。古語道: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更不同。一個農民也渡過他的一生,一位教授也渡過他的一生,一位哲人也渡過他的一生,但是他們的人生是各自不同。有人渡過有意義的一生,有人渡過無意義的一生,有人渡過煩惱的一生,有人渡過快樂的一生。人生中有了般若,我們就可以渡過有意義的一生,快樂的一生。
三種般若 
  《大智度論》裡講到有三種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分法。文字般若是指諸部般若經典,以及其它的大乘經典,還有所聽到的同類言論,這都屬於文字般若。文字雖非般若,但它是有詮釋般若之方便,又能因此而生起般若,故稱文字般若。我們應從文字般若入手,在文字般若的啟發下,去體悟佛法的深意與真實,然後以此為依歸,來觀察我們身心內外的一切事物。從外觀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三個特性,第一:一切的事物都是無常的﹑變化的﹐第二,由於是無常的﹐所以一切的事物也是不如人意的﹐用佛教的話講就是苦的﹐第三﹐一切的事物都是都沒一個常住不變的主宰﹐換句話說﹐一切的事物都不是獨立的存在。所以辟支佛在觀察樹木的春生秋落而悟道。 
  而更主要的是返照自身自心的本源。在觀照般若之中,若能忽然了悟自己的本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清淨,就證入了實相般若。 

arrow
arrow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