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五經一論

淨土宗修行原先按照的經典為三經一論:

淨土三經即為三部阿彌陀經的合稱:

佛說阿彌陀經——亦稱《小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

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

一論天親菩薩所造《往生論》。
後來又追加了兩部經的部份經品: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清代咸豐年間的魏源(魏默深)居士將之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第四經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清末民初印光大師又將之列入,為淨土第五經

從此這五經一論確定為淨土宗修行的參考經典。

佛說阿彌陀經梵文IAST)或稱《小無量壽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大乘佛教經典之一,為淨土宗所尊崇,被列為淨土三經之一。

此經為佛經中極少數非由佛陀弟子提問,而由佛陀不問自說的經典。

此經於前半段宣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的莊嚴以及阿彌陀佛佛號由來與意義;其後闡明勸導眾生誦念阿彌陀佛之名號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後以東、南、西、北、下、上等六方諸佛亦勸導其土眾生相信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之事跡作結。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略名《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經》、《觀經》,亦稱《十六觀經》,共一卷,劉宋畺良耶舍譯。為淨土三經之一。

十六觀

初觀:觀想西方日落,直至閉目、開目皆有落日歷歷在目。

第二觀:觀水澄清如琉璃

第三觀:轉而粗見極樂國地琉璃寶地、樓閣、華幢樣貌。

第四觀:觀極樂世界寶樹、羅網。

第五觀:觀極樂世界八池功德水。

第六觀:總觀想極樂世界之寶樹、寶地、寶池。

第七觀:觀七寶蓮華座。

第八觀:觀蓮華座上金色佛菩薩像。

第九觀:觀無量壽佛眉間白毫,現八萬四千色身相好。

第十觀: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

第十一觀:觀大勢至菩薩真實色身相。

第十二觀:普觀無量壽佛所建極樂世界色相。

第十三觀:觀西方三聖色身相,主要提及觀相念佛方法。

第十四觀:觀根性上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西方三聖蓮池海會菩薩接引的情況。

第十五觀:觀根性中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阿彌陀佛接引的情況。

第十六觀:觀根性下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化佛菩薩接引的情況。並提及由於下品眾生多是犯戒、謗三寶以至犯五逆十惡之罪,在臨命終時,惡業現前。有幸得到善知識教以持名念佛的方法(由於時間緊迫,所以已不能教以觀相念佛的方法),眾生因大恐懼而生大信心,稱一念阿彌陀佛名號,即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以往生極樂世界。

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淨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淨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淨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

經中介紹法藏比丘(無量壽佛)所發諸大願(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有二十四願、三十六願,最多為四十八願,詳見漢譯版本),以及彌陀淨土的樣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眾生臨終之時能夠持念阿彌陀佛聖號,並且心不顛倒(不昏迷意識不清),更甚者則一心不亂(伏住其他念頭想法只有佛號),如此則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化生,生則可聽彌陀為之說法,彌陀身旁有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侍,彼界一切音聲、色相悉演妙法,隋眾生心而應所知量。極樂世界無三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亦無生老病死苦,更沒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與求不得苦等。不但空間廣大無邊,氣候溫和怡人,而且地勢平坦,七寶為地,有宮殿樓閣,樹現佛剎,無數由七寶所成的水池,八功德水常在池中。另有無量無數微妙香潔的蓮花以及百千種奇妙雜色之鳥。不但常作天樂,常見天花繽紛落下,更能夠常聞無量寶香飄散。而且所有事物皆放光明,盡善盡美。最令人嚮往的是能夠隨時見佛亦可隨時聞法。而且最終必然成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7%A8%E5%9C%9F%E4%B8%89%E7%B6%93

arrow
arrow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