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過程

學佛,一般是由初信而求解,由求解而實踐,因實踐而獲證,所謂的實踐、修持,就是降伏煩惱迷惑、斷除習氣。我們的煩惑習氣,有多生累劫與生俱來者,有今生環境薰習者,這些煩惑習氣,不外乎身見、邊見、邪見、戒取見、見取見;及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由煩惑習氣,導致這顆妄心,貪染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造諸惡業。學佛者的修持,就是斷除煩惑、降伏妄心。但要斷除多生累劫俱來的習氣,談何容易?聲聞四果,修到阿羅漢的地位,才能斷盡見、思二惑,而尚有塵沙惑和根本無明存在,所以「斷惑」實不是一蹴而成的事。

不過,「理可頓悟,事須漸修。」經過長久的修習磨練,可以真心漸顯,習氣漸消。修習磨練,從在家學佛立場來說,並不全需要以遁入深山古寺,與社會隔絕的修行方式,才可使五欲六塵之念泯滅。煩惑習氣往往是隨人事接觸而引發,藉由一切順逆的人事境遇而砥礪磨練,也是降伏煩惑的方法之一。

大乘佛法的真精神,並不以解脫一己之苦而滿足。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不但度人,也可度己。

大眾在修持磨練的過程中,大約有下述經驗:

在未學佛之前,終日間煩惱妄想,以妄為真,實因貪、瞋、癡三毒遮蔽真心,以致墮入主觀而不自覺。一旦宿世善根成熟時,即可能巧遇善知識開導,進而皈依佛門。通常初學佛的時候,往往信、疑參半,精懈不定,同時,煩惑習氣,在對治之下,更覺得妄念起伏,難以抑制。初修學者,於念佛、止觀、或禪定、持密之際,愈期待一心不亂,愈覺得妄想雜念接踵而來。這並不是意謂在修持時妄想雜念特別多,而是因為在平時,妄心對境攀緣起伏,不為我們覺察罷了。在這種過程之中,只要精進不懈,時時覺知一切事相的順逆、好惡、是非、愛憎,皆是妄心的虛幻分別,日久之後,定力漸強,慧力日增,煩惑習氣就會日漸銷落了。

http://www.budaedu.org/budaedu/buda1_45.php

五欲六塵的意思 

五欲的內容:財、色、名、食、睡。

佛家的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是佛家的一個特用名詞,與相對。是一切外物的總稱,是身體感官的總稱。佛家分外界物質與自己感官相對者為六種。一是是與眼根相對的事物。凡目所能見的都不外乎。二是,聲是與耳根相對的事物。 凡是能感覺到的不外乎。三是,香是與鼻根相對的事物。凡能感覺到的都屬於。四是,味是與舌根相對的事物。凡能感覺到的都屬於。五是,觸是與身根相對的事物。凡體能感到統屬於。六是,法是與意根相對的事物。凡識所能達到的統屬於。一切眾生都依靠自己身體感官六根與外界事物六塵相結合。六根與六塵無時或離,纏繞不可分。因此為六根六塵所累,永無休息之時,所以佛家稱之謂塵累。眾生就是這樣陷““塵累之中,不能自拔,輪轉生死。菩薩不但救度現在的眾生,同時拔濟未來一切無量眾生,超出塵累

http://yanruojiangcheng.blog.hexun.com.tw/9622536_d.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