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10 (黃念祖居士)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告阿難」,世尊開始回答阿難的提問。「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無央數」者,就是無盡數。上面又加上無量不可思議,那更是說不清那麼多的過去劫中,有個佛出世,名字叫做「世間自在王如來」。《甄解》用涅槃三德解釋佛名:「世間」,有智慧才能通達世間,這是般若德。「自在」,煩惱束縛就不自在,自在就得到解脫,這是解脫德。王就代表法身德,從法身流現一切。世自在王圓攝三德。「如來。應供……佛。世尊。」這是佛的十號。一切佛都有十號,實際是無量的德號,但是簡之為十號。佛的十號有不同的提法,本解根據《涅槃經》,無上士和調禦丈夫分成兩號,佛跟世尊合成一號。

「如」就是真如,從真如之道來成正覺,所以叫做「如來」。又如來者,過去諸佛一樣而。過去諸佛說法度眾生,今佛也是這樣,所以叫做如來。《會疏》說:「如來」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1)《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個說的法身如來,是法身境界。《天臺壽量品疏》:「遍一切處而無有異(兩樣)為如,不動而至為來。」(2)《轉法輪論》:「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第一義諦空有圓融本來不二,是如。自然契合第一義諦成等正覺。這是報身如來。(3)《成實論》:從過去如來所行之道來成無上正覺。這是應身如來。那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太子,在樹下睹明星成道,這是應身如來。由於如來有法身、報身、化身,所以對於如來的解釋也有三種不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9 (黃念祖居士)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佛喚阿難,並說:你要曉得,如來正覺的智慧是難以測量,一切通達,沒有障礙。「正覺」,《淨影疏》說:「如來正覺,總舉佛智。」此智妙絕,不是凡情所能稱量測度。大家在法會上所見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化身。《甄解》說:應身佛就是法身佛。因為佛從法身流出報身,從報身流出化身,其本源就是法身哪。智慧和法身是一體的。所以今天說法的釋迦牟尼即是毗盧遮那法身佛,與彌陀同一法身,也如彌陀常住於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能發極勝妙的智慧,所以說「其智難量」。由於這個勝妙真智照了真如,窮盡法界,故能通達一切法,無有阻礙。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念頃」就是一剎那,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的時間。這麼一點時間,能夠住無量億劫,所以我們說咱們這部經就是中本的《華嚴》,所以就能打破時間,就顯在《華嚴》的十玄裏頭。「劫」是多長的時間?每邊四十里的大石頭,幾百年天人下來一次,用身披的輕紗,在石頭上輕輕一拂,把這個石頭完全磨得沒有了是一劫。現在是無量億劫,是極長的時間,釋迦牟尼佛在剎那一念之間,就住這麼長的劫,身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都沒有增減,沒有變化。在一念之間就住了這麼長的劫,住這麼長的劫只在一念,正是《華嚴》十玄門裏頭的十世隔法異成門。《晉譯華嚴》說:「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延促同時,打破了世間的時間概念(近代物理學認為空間、時間、物質都是人類的錯覺,也突破了舊時間概念)一念和無量劫平等平等,所以超思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8 (黃念祖居士)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是這樣的這些大菩薩無量無邊哪,一時都來了。以上就總結德遵普賢這些大菩薩,這些正士,為了來聽法,來讚揚這個淨土宗,要廣弘普賢的十大願王,為了普度十方的三世(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有情,讓他們怎麼樣呢?讓他們能夠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就可以究竟涅槃,所以同德同心一時來會呀。此外還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清信士就是優婆塞、男居士,有七千(表明這個淨土法門是適合於在家人的)。所以一萬二的比丘,有七千男居士,比丘尼是五百,女居士也是五百,加在一塊兒整整兩萬人。兩萬人的大法會。所以後來看見極樂世界,不要忘了是當時在場的地球上的兩萬人。還有欲界天、色界天、天眾,諸佛菩薩無量無邊,德遵普賢那些大菩薩更是無量無邊。這兩萬人是真正咱們地球上出生的人。經末還提出,一切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所以天龍八部也參加法會。

大教緣起第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7 (黃念祖居士)

【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住深禪定」,依《會疏》意:所住的禪定是微深幽玄。微是微妙 ,深是深廣,幽是幽奧,玄是玄妙。不是二乘阿羅漢哪、辟支佛呀、初心的菩薩所能辦得到的,所以叫做深禪定。《甄解》,在《唐譯》這一句是「一切種甚深禪定」。「一切種」就是一切種智的簡稱,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慧(阿羅漢的智慧,稱為一切智。菩薩的智慧,稱為道種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種智)。佛智慧的甚深禪定,是全理之事,是全部的理體的事情,是如來全部理體所成的事相,所成的禪定,所以很深很深。這是理定,不是事定。

「悉睹無量諸佛」。住定是寂,睹佛是照。入淺禪定,定中就不能生起照用,內心一動,就失禪定,「寂」與「照」互相妨礙。但現是甚深禪定,是如來智慧的禪定,所以理與事不相妨礙,寂同照可以同時。所以在深禪定之中,能見無量諸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6 (黃念祖居士)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裂」就是破裂。「魔」的含義呢,《智度論》說「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叫做魔。奪掉人的慧命,一個人生起正信的心,這是他的慧命的開始,但魔給破壞了。慧命的重要比生命不知超過多少萬倍,魔就是奪走這個慧命,破壞你修道法做功德種種善行的根本,所以叫做魔。「見」,廣義說,凡夫心中所起的都是見;狹義說,決定性的見解叫做見,人們常說的「見」是指後者。你有一個固定的看法,你看什麼東西都是這樣,像是戴了一副有色眼鏡,戴了紅的眼鏡,看什麼都是紅的。所有的凡夫都離不開常見、斷見這兩種見。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斷了,沒有了,這叫做斷見,這是錯誤的。我修的升了天了,永遠不死了,這個肉身成了金身,永遠不壞了,這是常見,也是錯誤的。斷常二見叫做邊見,邊見是矛盾的一方面。斷常是一對矛盾,斷是一邊,常是一邊,凡夫不落「斷」邊,就落在「常」這一邊。邊見是十種見惑之一,都是邪見。一個人成見過深,如人體內長成骨刺,行動不便,十分有害,這樣的成見就叫見刺。邪見很多,就叫見林,身陷林中,不易出離。種種邪見錯綜交織,形同蛛網,就叫見網,令人難脫,所以也叫邪見網、魔見網。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捨」,首要捨見。要捨棄一切邪見、一切分別,這就是「裂魔見網」。但古云捨身容易捨見難。直須猛追大勢至菩薩,單提一句聖號,淨念相繼,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才能透脫魔見網。「解諸纏縛」。據《淨影疏》,一切煩惱結都是纏縛。菩薩化現十方,教化眾生,斷離煩惱,叫做「解諸纏縛」。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聲聞」是佛的小乘弟子,聞佛所說苦集滅道四諦教法等(聲)解悟其中妙理,斷除見惑與思惑,出離分段生死(生死苦海),證入羅漢果位。「辟支佛」,辟支是梵語,翻為因緣,「佛」是覺者,所以舊譯是緣覺,新譯是獨覺。觀十二因緣法,得覺悟的叫做緣覺。觀風吹樹動、葉落花飛的外境而成道的叫做獨覺。他們雖是中乘法中的聖位,但沈空滯寂,未能發起平等普度無量眾生、齊趨無上佛果的大心。會中諸大士,善巧方便,隨機度生,能示現聲聞辟支佛教化眾生,而離聲聞辟支佛之相,所以遠超二乘。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747729_1608555202784702_7503414282714837714_n.jpg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5 (黃念祖居士)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ㄑㄧㄢˋ。洗濯垢汙。顯明清白。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以諸法藥救療三苦。】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因為世尊的佛的說法,所謂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說時說,默時也說,不但有情說,無情也說,所以這個法音就不可以只體會是佛菩薩現出身像,演說經教是法音。應知「百草頭上祖師意」,無情的百草頭上也在說法,這個就是法音的廣意。「世間」呢,世間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世尊接受了菩薩、天人的請求,廣演一代時教,有大乘小乘、權法實法、偏圓種種的法,都是轉法輪。因為眾生根機不一樣,根機的成熟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先說小乘,然後慢慢地就小向大,呵斥小乘是焦芽敗種,讚歎大乘,說大乘法。先說權法,如何證阿羅漢,證緣覺,如何去行菩薩道,後說實法,說《法華經》,開權顯實,最終目的全是要成佛的。《法華》是圓教了,淨土宗也是圓教。世尊說一切法來覺醒三界一切眾生,法法都是應病之藥,都是為使眾生覺悟。「諸世間」就是三界。恒演妙法,普令覺悟,就是「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4 (黃念祖居士)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這一品首先補充了賢護等十六正士。正士跟大士等等的都是同等的,但是正士是在家菩薩。至於「十六」,密宗把十六來表示圓滿無盡,所以十六正士就表示無量無邊的正士。

「賢護」正士,梵名跋陀和,翻成賢護、賢守、賢首和善守。這些名號在經論中常見。《思益經》說:眾生只要聽到他這個名字,就必定要得三菩提: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號有如此的功德,所以就叫做善守。聞名就得功德正是善於守護眾生,所以稱為善守。在《大方等大集賢護經》,這個經以賢護為名。《賢護經》裏頭說:「王舍大城有優婆塞」,這是居士。「名曰賢護,為眾上首」,在大眾的上首。《大寶積經》有賢護長者會,佛說賢護長者種種快樂的事,「其受於快樂果報,雖復忉利帝釋天王,猶不能及,況復人間」。說他雖然現在人間,他所享的福報,不但人間不能相比,就是忉利天王、帝釋都比不上。《名義集》裏說:「發陀婆羅」,翻為賢護,不但自己護持自己的賢德,並且也護眾生,所以名為賢護。又稱賢首,因為他位居等覺,是一位等覺菩薩,是賢中之首。賢護正士雖示現為王舍城中父母所生的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身,但他的實證,是一位等覺菩薩,已超十地,再進一步就是妙覺了,就與佛相等了。賢護正士示現為生在王舍城的一個普通人,但已是證到了等覺的在家菩薩。這是維摩詰之外又一個極殊勝的在家人。聽到他的名字,就必定可得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種菩提。這一史實十分重要。還有《般舟三昧經》說,賢護菩薩是念佛三昧的發起人,這就和淨宗更有因緣了。他親見了阿彌陀佛,所以他為眾上首,參加法會,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宣揚念佛三昧無上法門。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王,一切三昧中之寶,所以稱為寶王三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3 (黃念祖居士)

二、經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2 (黃念祖居士)

一、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一名無量壽經 一名阿彌陀經吳支謙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 01 (黃念祖居士)

編輯說明

作者撰寫《大乘無量壽經解》後,又著此本《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何以故?作者於本書前言中說:「今生幸遇這個無上寶典《大乘無量壽經》,感恩不已,是以一註再註,願一切有緣人同沾真實之利。」據作者在京弟子在後記中說:「此本《白話解》乃黃念祖居士未竟之作。寫此註解時提出三個指標:()不是把《大經解》翻成白話,而是在講授《大經解》錄音基礎上大刪特刪,力求精簡,通俗易懂,中心突出。()雖然簡明通俗,但不失《大經解》原有的深度。()在此基礎上還要有突破。」由此可見《白話解》並不亞於《大經解》。作者弘法,一解再解,讀者修學,亦應一讀再讀,益增勝解,咸歸淨土。因本書僅寫至《三輩往生品》之上輩往生部分,未竟部分,需有願者依照作者講授《大經解》之錄音(即《無量壽經講座》全部七十盤,已出版發行)整理。我們期望黃老弟子如同黃老一樣,發大誓願,完成黃老未竟事業。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後漢支婁迦讖譯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